四海一心 鼓浪琴音
导语:唀务生活

厦门是安逸而平和的,是讲求唯美和放松的,透着一种既高贵又平实的精神风味。但到了雨天,寻常巷陌里,一座座花墙,一层层台阶,一串串的人生故事,似乎总是在昭示着什么。
一座钢琴码头,一条音乐路,一间音乐厅,一家钢琴博物馆,一所音乐学校,一个交响乐团,一个业余合唱团,100多户音乐世家,还有数不清的露天音乐会场和钢琴吧,鼓浪屿随处都能捕捉到音符的跳动。
 

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那里,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那里,有琴声悠扬。
    当渡轮由厦鼓海峡渐渐驶向鼓浪屿的时候,你的镜头可以捕捉到小岛的全景。用不着黑白胶片或PS调整色彩饱和度,用眼睛的镜头摄下的,足以让你感动得难以忘怀。走出船舱的那一刻,听到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伴着不知何处传来的琴音,只让你停住了脚步,一路找寻。
    漫步在今日的鼓浪屿,这美丽的小岛上,仍无工业污染,亦无车马喧闹,湛蓝的海水把微风送上岛来,只觉得温婉可人。然而最动人的,是流淌在岛上的音乐:有声的,无声的。
    小岛的环境和气候首先塑成了她的花容月貌。不必说这里的芭蕉如何翠碧,也不必说这里的古榕如何参天,最吸引人目光的是芭蕉植入了深庭,古榕掩映着红瓦坡顶。
    如果你避开人群,拐入那些僻静的巷弄,听那些隐约的琴声,或者干脆,转入一条上山的小路,在那些破败的院落前忡怔着,终于神思恍惚的时候,鼓浪屿的真正魅力,才会逐次向你展开,在那一刻你开始渴望触摸它,深入它,仿佛前世与它有过一段故事。
    走在逶迤的深巷中,闽南风格的飞檐翘角下隐约可见风姿绰绰的花影,蜿蜒的墙头蔓藤盘错,时有不知名的花香袭来。偶然听见让人诧异的轻响,原来,是一大朵红色的木棉花从树上坠落。

钢琴博物馆
    是这样的一个小岛,它仿佛一个世袭贵族,浑身透着一股优雅的气质。这样的优雅,是藏于一段段不起眼处有些破旧但仍有精雕痕迹的欧式回廊,是不时的从居家小楼,庭院深处飞出的悠扬琴乐,是从花木扶疏的小院透出的住家的细密心思。
    由旅居澳大利亚的华人,钢琴收藏家胡友义先生捐赠修建的鼓浪屿钢琴博物馆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钢琴博物馆,它就像镶嵌在'钢琴之岛'上的璀璨明珠,浓缩了钢琴音乐的历史,展示和传播着钢琴音乐文化。
    “鼓浪屿是我永远的故乡,把毕生收藏的钢琴放在这里展览,是我将自己最珍爱的东西搬回家。”胡友义这样说。
    70台分别产于欧洲,美洲,澳洲的古钢琴,从胡友义澳洲的家“胡氏山庄”出发,远度重洋,落户在淑庄花园的钢琴博物馆。一台1928年美国制造,价值昂贵的全自动“海纳斯”名琴,用一卷卷打孔的古琴谱弹奏出贝多芬,肖邦,波拉姆斯的作品,成为博物馆的背景音乐,与鼓浪屿的拍岸涛声相伴。

音乐厅:放飞音乐梦想
    “音乐家的脚步”是鼓浪屿别具特色的一条路,从龙头路口一直通到鼓浪屿音乐厅,这条路地面上每隔十几步就有一对音符;市民和游客可以踏着“音乐家的脚步”到鼓浪屿音乐厅听音乐。
    说起鼓浪屿音乐厅,这里曾经是很多人的第一次:第一次听音乐会,第一次登台演出,第一次认识到对音乐的不可割舍。就是这个小而精致的音乐厅,成就了无数人的音乐梦想。
    鼓浪屿音乐厅十多年来已成为厦门市接待高雅严肃音乐演出的重要场所之一,曾先后接待国内外很多艺术团体及乐队、乐团的演出。
    这里留下了许多著名钢琴家的踪迹:菲律宾女钢琴家卡明达·雷格拉;挪威钢琴家拜克伦;美国塞考尔音乐学院院长、美国钢琴音乐教授乔治帕帕斯塔夫人及其助手中国钢琴家崔世光;美国钢琴家杰费里·甘贝尔;美籍德国钢琴家迈克·庞提;牙买加钢琴家格雷丝·鲍泰利夫人;台湾钢琴家陈淑贞女士;钢琴家孔祥东、许忠;著名钢琴大师傅聪以及鼓浪屿之子——著名钢琴家许斐平(已故)、殷承宗和国内一些著名音乐家:陈燮阳、石叔诚、温可铮、赵晓生、俞丽拿、施鸿鄂、吴雁泽、郑石生、鲍蕙荞等都曾到此演出……。
    著名指挥家陈燮阳1992年来此演出时,这样留言:“鼓浪屿音乐厅的音响是我们中国音乐家最最向往的,我们为此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每个周末,音乐厅都会免费献上一场精彩的演出。白天或者夜晚,经过,听里面或惊涛骇浪,或琴声悠扬。很多人,从这里走出去,又回来,演绎一次次生命和音乐的交响。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