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建: 建筑和艺术擦肩的瞬间
导语:在现代都市里,最浪漫的不是诗人,而是建筑设计师,他们总是将自己的浪漫情怀变成实物,让人徜徉其间,共同分享他们的精神喜悦.厦门市副市长就是这样一个用钢筋水泥抒写浪漫情怀的人。


    在现代都市里
,最浪漫的不是诗人,而是建筑设计师,他们总是将自己的浪漫情怀变成实物,让人徜徉其间,共同分享他们的精神喜悦.厦门市副市长就是这样一个用钢筋水泥抒写浪漫情怀的人。

人与建筑的同理可得
   
上幼儿园的女儿拿回来一张家庭联系表。
   
“爸爸,这一栏要填家长的职业,您是做什么的啊。”年幼的女儿问父亲。
   
“就填路桥工人吧。”父亲答。
   
当年的潘世建是厦门市路桥公司的董事长,但他总是和工人们一起,日晒雨淋。从1993年路桥公司成立开始,潘世建设计修建了石鼓山立交桥、环岛路、海沧大桥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我们看到的厦门每一处值得欣赏玩味的景观,多多少少都与这位城市建筑师有关。而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建筑家,可以那么平和地让女儿以做路桥工人的父亲为荣。
   
谈起城市建设,潘世建有点坐不住了,急切地和大家分享着他的看法:“经济只是手段,生活才是目的,而最后的沉淀是文化。我们要用文化的角度来看城市建设,外表不一定要多漂亮,但是一定要有内涵。做人也是一样,最怕的就是只有光鲜的外表却没有内在。” 

当建筑邂逅艺术
   
建筑本身也是一门艺术。而当建筑的外观和功用都与艺术相关的时候,我们为之震撼的,不只是建筑本身的宏伟和特色,更多的,是它所呈现出来的文化载体的内在功用。
   
潘世建最喜欢和艺术家打交道,他很庆幸自己出生在厦门这样一个有着艺术特质的城市:有美丽的钢琴之岛、有培养艺术灵感的大海蓝天、绿树白云。
   
我特别欣赏英国作家EM.福斯特的这样一段话:不识艺术向前的路只有一条;识艺术会引发你走向许多条的路,极广阔的道路,”潘世建本来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但是种种的原因成为了建筑设计师,即便如此,他总在自己的建筑中溶入艺术,“修一条路,建一座桥,多一处景观。”
   
谈起厦门目前的艺术氛围,潘世建分析得很客观:“我们国家没有经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上的冲击,而且文化大革命也封杀了一些新观念。所以目前国内的艺术氛围还不是很浓。”基于这样的分析,潘世建已经开始着手从各个领域开始,真正为后代创造良好的人文艺术环境,使他们从小就受到熏陶。
   
钢琴博物馆已经对外开放,成为鼓浪屿的一大特色。而乐器博物馆也将于明年呈现再大家面前。“我们不要僵化的东西,不能做的像乐器店,而要体现一种历史感和文化感。我们的目光不能只放在鼓浪屿,也不能只放在厦门,而应该把厦门当作外国人看中国的一个窗口,要把视线放宽,目标放远,把脚步放近。”
   
书法广场、音乐广场、摄影广场都已经陆续走入人们的视线,中华美术馆也已经跃然纸上,行将实践,在厦门的土地上,这些艺术家们,在潘世建的引导下,演绎着一场场中国文化的经典盛宴。

我和我的音乐
   
每个礼拜五的7点半,潘世建和爱人都会准时出现在爱乐乐团的演播大厅里,听一场音乐会听到如痴如醉。他从音乐中去感悟人生,把人生的经历用音乐来描述,他说:音乐是直接与心灵沟通的艺术。
   
音乐来了,生活也就来了。潘世建对音乐独特的见解让他成了爱乐乐团忠实的听众。“我要感谢郑小瑛老师,她把那么美丽而高雅的交响乐艺术带到了厦门,是每一个厦门人的幸运。”潘世建除了自己坚持每周一听之外,也经常鼓励企业家们去现场感受音乐的震撼,“最难忘的是音乐剧大师韦伯的《歌剧魅影》,不仅音乐精彩,剧情惊险,而且布景也十分完美。”

潘世建经典语录
   
“人们不是需要房子越大越好,车子越豪华越好。人们总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现实的世界,一个是自己精神的世界、幻想的世界。而幻想和理想是有区别的,幻想是很精神的东西,是人的再创造。人需要一点精神的东西。”
   
“我们所说的生态文明,不只是环保,即人和自然的和谐,比这更为重要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和谐,人和自己的和谐。”
   
“创造物质财富其实不难,难的是创造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
   
“任何社会发展到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而这种不满意就要通过其他方面来调节。”
   
谈笑间,句句经典,意味深长。这就是潘世建。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