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瑛:行走在交响乐的殿堂
导语:唀务生活


    指挥的魅力向来以严谨典雅来体现,精致细腻而且充满激情,无论何时都给人无声胜有声的震撼。而她则让每个节奏和音色都精确演绎,用心挥舞出与观众的共鸣,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郑小瑛,今年
78岁,而指挥交响乐的岁月就占去了其中45年。无论是指挥乐队的时候,还是面对面与她交谈,她永远是那么神采飞扬,激情四射,她的眼神当中永远有着一种年轻人才有的光芒

山高水深无思量
   
“你有心来俺有情,不怕山高水又深,山高自有人开路,水深还有造桥人。”一曲《土楼回响》,人们热泪盈眶,为客家人的史诗绝唱,更为郑老师开路的勇气和造桥的艰难。念着这些歌词,郑老师感慨曾经的举步维艰,也回味着种种雨过天晴的快乐。
   
1955年,她是前苏联专家挑选合唱指挥学员中惟一的一名女生。5年后,她被选送前苏联,改学交响乐指挥。1962年,她在克里姆林宫剧院指挥第一场歌剧,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1965年,她回中国指挥了第一场大型歌剧《阿依古丽》。上世纪70年代末,她指挥用汉语演唱法国歌剧《卡门》,震惊世界乐坛。
   
她是青年指挥家的良师,陈佐徨和吕嘉是她的学生。她是深入民间的音乐传播者,要让中国老百姓听得懂交响乐。199899日,注定是记入音乐之岛历史的日子。这一天,厦门结束了没有交响乐的历史。在鼓浪屿音乐厅的指挥台上,爱乐乐团艺术总监郑小瑛用她清晰而洪亮的声音向大家宣布:厦门爱乐乐团正式成立。时至今日,她的名字伴着交响乐,和爱乐乐团一起,走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守得云开见月明
   
在深山里,听鸟儿歌唱,虫声鸣响;在河海边,听水声潺潺,鱼儿欢畅。自然的声音以它独有的真实和穿透性感动着人们,赋予人音乐创作的灵感,又因此溶进每一首经典音乐的音符。
   
来到厦门的岁月里,郑老师也被厦门的自然美景所吸引,触动对音乐的灵感,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爱乐乐团是一个民办公助性质的职业交响乐团,但是由于缺乏厦门人并不了解交响乐的内核,对它的品位和价值还缺乏认识,乐团成长的过程窘境重重:区领导希望在节假日将乐团拆散到一些景点和榕树下做流动表演,而不是引导旅客走进音乐厅去欣赏已初具规模的交响乐团的演出;资金断断续续,工资、乐器款一再拖欠,乐队办公室多次迁徙……
     
而乐队还是坚韧地活了下来。每天五个小时的排练,每周一场中外经典音乐会,定期演出预告的音乐剧,郑小瑛模式就这样在每个观众的心里播下了交响乐的种子。
   
爱乐,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2005年,爱乐完成了在台北、桃园、高雄的三场高水平的演出,一曲《土楼回响》引起极大的震撼,被称为海峡两岸交响乐唯一的曙光;在城市名片的评选中,爱乐乐团成为厦门市一张烫金名片;厦门人民从开始的不理解变为主动帮助,支持力量从政府转向民间,爱乐乐团得到了民间企业的赞助——泉州九牧王全程赞助了爱乐的台湾之行。 

阳春白雪,和者日众
   
郑老师是一个能够极其自如、含蓄而又潜移默化地掌握速度、力度、和声、分句和其它织体变化的指挥家,排练和指挥一部作品时,总是能够完美地做到细节和整体处理上的平衡关系,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不仅以二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来揭示作品中的正确内涵,而且还在演奏之前以自己的经历和理解来讲解曲目的背景和相关的音乐知识,给人们带来一种既有表面上的优美,又有内在的深刻的,明快华丽、激动热情的指挥风格。
   
“阳春白雪,和者日众,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郑老师感慨地说,“一个城市有了一个交响乐团是一件多么让人兴奋和骄傲的事情,首先说明这个城市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另外业体现着它的文化品味。”
   
谈到爱乐的前景,郑老师充满了信心:“我们会一如既往,为大家奉献经典的交响乐,相信我们的坚持总会感动上帝,而这上帝就是听众,就是社会,就是企业家们。”

爱乐精神的传承
   
爱乐不是业余,从维也纳爱乐乐团到纽约爱乐交响乐团,再到厦门爱乐乐团,音乐的力量把他们凝聚在一起,用专业的技巧和丰富的经历,再加上视音乐为生命的爱乐精神,为世界人们奏响一曲曲绝世交响。
   
厦门爱乐没有优裕的条件,郑老师引进人才唯一能承诺的就是:加入爱乐乐团,艺术上一定会有收获。“愿意上钩的孩子都是好孩子。”郑老师这样评价着自己的同事们。
   
每年年终的时候郑老师都会要求员工们写一份思想总结,给大家发表意见的机会,谈谈一年中最喜欢的交响乐和最喜欢的指挥。指挥和演奏的交流就从平常的眼神转移到文字中,沉淀下来成为乐队最可珍藏的财富。
   
“急社会之所需,尽自己之所能”,这就是爱乐的精神。
   
郑老师用威望和经验为年轻人保驾护航,而对未来指挥棒的传递,她说出了自己的要求:这个人必须同时具备一定的国际知名度、事业心和上进心、相当的专业水平以及奉献精神。
   
说起厦门爱乐明年的行程,郑老师充满了期盼:“20074月要去欧洲巡演,主要是德国、意大利、法国;10月还将举办国际指挥大师班,将邀请来自芬兰的著名国际指挥大师亲临指导,而郑老师也将针对即将举行的国际比赛进行指导;以后,我们还要去美国,去东南亚,把对交响乐的执着坚持下去,在每一个我们经过的地方播撒爱乐精神的种子。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