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充足率底限15% 国开行拟定改制时间表
导语:

国务院希望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在2007年一年间完成改制,并通过注资将国开行的资本充足率提高到15%以上。而国开行则希望自己可以像其他完成股改的国有商业银行一样,在改革后择机上市。


申请设立两家子公司


   1月19日至20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正式明确了国开行在三家政策性银行中率先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的大方向。
    据悉,国务院为开行设定的改革期限为一年。由人民银行研究局牵头的工作小组正在对方案进行修改。如果顺利,在国务院批准后,方案将在上半年确定,并在三季度基本完成。
    尽管暂时对“政策性”还是“商业性”仍有模糊,但在国开行内部,有一点应该是比较确定的,即未来“只有政策性业务,没有政策性银行”。
    据悉,国开行已经向国务院申请成立两家子公司,一家从事政策性业务,另一家从事中长期业务。
    知情人士预计,国务院批准中长期业务的子公司应该不成问题。而政策性业务的子公司则有难度,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已经明确,政策性业务要采取公开透明的招标制,即不是一家银行来独享政策性业务,而是所有银行都有资格通过招标取得从事政策性业务的资格。
    但国开行并不希望完全放弃政策性业务。
    “对于什么是政策性业务,应当重新认定。”国开行人士认为。
    1994年国开行成立时,为其设定的政策性业务主要是向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两基一支”)等大中型项目发放中长期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
    但近些年来,对于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的界定越来越模糊。很多 “两基一支”的项目不仅风险低且回报高,成了商业银行打破头皮希望进入的领域。与此同时,国开行也正在进入一些“非两基一支”的“商业化”领域。
    “真正的政策性业务已经不是传统的‘两基一支’了,而是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项目,有很多甚至是涉及到国家机密的,这些项目是不大可能拿到市场上公开招标的。”国开行人士认为,“而凡是那些公开招标的项目,商业银行必定是为了逐利而往,怎么能是政策性业务呢?”
    1月22日和23日两天,在国开行全行视频会上,国开行行长陈元指出,“国开行将以市场化方式实现国家发展战略,体现国家性、战略性、长期性和开发性”根据公开的资料,国开行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领域包括“三农”、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小企业,以及 “走出去”战略。


充足率达标15%以上


    国开行在商业化的定位主要是从事中长期业务。而这对于国开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就会大大提高。据悉,改革方案的制定者要求其资本充足率达到15%以上。
    从国际经验上看,由于长期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更加难以控制,从事中长期业务的金融机构往往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因此对这类金融机构的资本金要求就会更高,远远高于其他商业银行。估计对于国开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会提高到不低于15%。
    在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2006年发表的《关于中国政策性银行改革的若干问题》中提到,“充实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是向开发型银行转型的基本要求。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后,资本充足率也应与发展中国家综合类开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相当(如韩国产业银行的16.2%,巴西开发银行的14.3%),15%到20%的资本充足率较为理想。”
    2005年末,国开行的资本充足率为9.15%。据悉,2006年末,国开行资本充足率为8%多一些,虽然高于银监会对于商业银行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但是距离15%还有很大距离。下一步国开行需要注资。
    根据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的报告,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资本金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据国开行对自身发展规模的测算,“十一五”时期,国开行需要补充大量资本金,从2006年至2010年的五年间,风险加权资产将分别达到19768亿、23871亿、28979亿、35341亿、43422亿元,如单靠国开行自身积累,国家不补充资本金,国开行的资本充足率将分别下降8.44%、7.43%、6.36%、5.50%和4.76%。为维持8%的资本充足率标准,2007年至2010年分别需补充资本金136亿、474亿、882亿、1409亿元;如按15%的资本充足率计算,五年间分别需要补充资本金1300亿、1800亿、2500亿、3300亿、4400亿元。


国家信用仍在?


    与一般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吸收存款所不同的是,国开行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在债券市场发债。作为中国债券市场中仅次于财政部和央行的第三大发债主体,国开行转型后是否能依旧享用准国家信用,在债券市场上以较低的成本融得资金成了市场的关注点。
    尽管在国开行的发债实践中,一直强调自身具有国家信用,但事实上,根据《国务院关于组建国家开发银行的通知》(国发[1994]22号文),国开行并不具有显性的国家信用。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在1999年之后国家就不再明确对国开行进行担保了,但是外界很少知道这一情形。在海外融资中,财政部对国开行在海外发债曾经提供过安慰函。虽然近年来没有向国开行继续提供安慰函,但国开行仍给市场留下具有国家信用的印象。
    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的报告指出,国开行可以采取尊重历史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延续政策性银行在市场上有国家信用印象的现实,参照韩国对待韩国产业银行的做法,不明确宣示国家信用的归属,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在1月22日国开行全行视频会上,陈元指出,“国开行是政府掌握的银行,要增强政府和市场信用,保持国开行信用的连续性。”
    商业化之后,国开行将不再享受国家信用等级,而以往其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都能够获得与国家主权相同的信用评级。因此其发行债券的利率将不会那么低,其债券融资成本也会相应提高,这对于其中长期业务的收益将产生负面影响。
    国开行目前仍未公布2007年的发债计划,但据悉,今年第一期国开行金融债最晚将于2月初发行。
    “国开行发债一直是市场化发行,这次发债最终确定的价格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市场或者其他金融同业对国开行转型后的态度。”
    据悉,国开行则希望自己可以像其他完成股改的国有商业银行一样,在改革后择机上市,但其要求还没有得到批复。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