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贵”和“看病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最主要的原因是,医疗机构的资金筹集和运作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公益性的需要,相关方面的研究和改革严重滞后,导致矛盾集中反映在“看病难”和“看病贵”上。
建议:
1、健全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将不同收入阶层的人群纳入不同的医保范围,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对低收入者降低医保理赔门槛,发挥医保“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同时要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扩大救助资金规模。
2、加速医疗卫生改革,重点是要纠正“激励扭曲”,坚持重点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倾斜,大力提高政府对社区卫生和郊区(县)卫生的投入;投入的重点从支持硬件建设,改变为人力资源建设;采取措施抑制高端医疗支出增长过快,对三级医院年收入的增长率必须有刚性控制;建立新型的合理控制费用机制,医保管理部门要探索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服务人口付费等方法,使医保基金的支付日趋合理。
3、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卫生事业。
4、大力整顿医疗秩序,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加快纠正药品与医疗器械采购中的非正常现象。
(《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