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春节,去意大利旅行,古迹、博物馆、美食、名店街都是重要节目。一日,在黄昏,在佛罗伦萨一条古老僻静的小巷里找到一间牛排馆——不起眼的小门脸儿,里面狭长而深,炉中炭热肉香,座上客满酒红。佛罗伦萨牛排素负盛名,一点就是1公斤,双人份;一位胖厨娘抬上洗脸盆大小的一粗陶盘T骨牛排,当场切成大块,撒上胡椒、盐,挤上柠檬汁。没人问我们要几成熟,火候却恰到好处,而且无论生熟,都是柔嫩鲜甜,香气扑鼻,附骨的筋膜尤其香韧美味;调料也烘云托月,使人只觉肉味,不觉咸、辣、酸;配菜是橄榄油浸的朝鲜蓟之类,要一瓶托斯卡纳土产的Chianti Classico红酒,转眼之间酒肴俱尽,连呼痛快!
这次的牛排盛宴,是有意为之;日前的一次遭遇牛排,却是莫名其妙。
老友王小明是鲁菜厨师出身,相识的时候,他是北京华北大酒店的行政总厨。当时京城的鲁菜极不景气,这位华侨大厦培养出的大厨和我常常一起扼腕叹息。偶尔请他牛刀小试,烧几个菜,无论葱烧海参,还是烩肥肠烂蒜,都一样充肠适口。当时年轻,还有点豪气,每餐必饮,每饮必醉,一次我竟独罄4瓶小二锅头——平生饮酒,量不过此,今日思之,恍然如梦。
几年不见,老友已是太伟高尔夫俱乐部的副总,盛情相邀,我一为会友,二思鲁菜,欣然前往。 从八达岭高速向北,出小汤山出口,再沿京密引水渠东行,夹岸密植两排钻天杨,高耸入云,叶子已经金黄,被明艳的秋日照得半透明,又被若有若无的秋风吹得缓缓飘下。一路行来,触目俱是北国醉人的秋色。
想不到的是,走进俱乐部会所,王小明这家伙居然给我推出一辆牛排车,上面赫然是一整扇烤牛肋排。
据说太伟的老板在内蒙古尝过一次烤牛肋排之后,诧为异味,让小明专程前往学习。小明的长处一是好学,二是能化,结果就搞出这款中西合璧的太伟一品牛排。
服务员当场切分、出骨。装盘后的肉块分3层:最上面是烤得略焦的肋排外侧,上刷调味料,味稍重,有点嚼头,有焦香;最下面是贴骨的筋膜,入口稍硬,越嚼越软越有味,我最欣赏;中间的肉柔嫩细软,粉红色,内含肉汁,清淡,吃的是牛肉的原汁原味。比诸佛罗伦萨牛排,可谓各有千秋。
其实,光是牛肉已经足够精彩,小明知道我的爱好,特别准备了几道鲁菜:葱烧海参葱香扑鼻,入味,爽滑不糟,略带弹性;油焖大虾用的是4 头的野生大对虾,头内有膏,背上有黄,鲜香酸甜,吃起来十分过瘾;糟溜鱼片用活杀的鳜鱼,糟香浓郁,咸中带甜,鲜嫩爽滑,无刺,难得的是用香糟、黄酒、糖桂花、盐自己吊糟,这种功夫居然有人肯做,实属难能;酱爆桃仁鸡丁色泽红亮,盘无余汁,酱香、核桃香醇厚浓重,咸甜适中,鸡丁滑嫩,桃仁酥脆,烩肥肠烂蒜还是当年的水准,肥肠有香气,无脏气,酥烂软滑,鲜咸香醇,浇一勺现炸的辣椒油,稀里呼噜就下去一碗。
太伟是山地高尔夫,西北是舒缓的大山,球场内丘陵起伏,保存了相当面积的原有植被,尤多柿子树,满树柿红,遍野秋光。窗外风光,真个是“秋水潦而寒潭青,烟光凝而暮山紫”,醉饱之余,把酒临风,不亦快哉。(戴爱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