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些天,见了一前辈,北德意志银行的吴先生,60多岁,满脸红光。问其保养的秘诀,他说周末陪夫人爬香山,还在颐和园冬泳,顺便带上外孙女尽享天伦之乐。聊到尽兴之时,他翻出在各家媒体上发表的各种文章简报,从宏观经济到产品服务,无不流露出少有的学者型的金融人士的自豪和德国公司特有的沉稳与严谨。再问其在公司服务多久,更是有点吃惊,告诉我都服役十多年了。好奇之外,我问了一个问题:吴先生,你为何在这家企业待了如此长的时间?是什么东西在吸引你?吴先生作答到:首先自己非常喜欢金融行业,凡是都要问个究竟,不仅要做政府公关,还要做产品和市场研究,为德资企业在华进行服务;其次有好企业氛围,德国老总一日来华,做车公办,忽听汽车车窗处异常声音,马上停下要求修理到位以保证员工安全。在这家公司里团队间员工相处融洽,工作和生活两不耽误,虽然屡屡被挖,但是还是舍不得离开。最后坦然嘱咐我其实心态也很重要,企业就如同人,不要奢望企业为你而改变,你只有学会不断调整自我完成既定目标,同时要相信人的发展其实是任何力量所阻挡不了的,要永远学会学习。
回家后,仔细回响老者的话,眼前霍然开朗。哈哈,经观六岁了,我在经观也4年多了。四年多来风风雨雨。部门业绩年年上升,市场行情日渐变好,部门同事们都当爹妈了,个个都成熟了很多。哈哈,一句话,很满足,也很有成就感。也许是做过老师的经历,总把部门当成一个班级,当别人的老师,也当别人的学生。人说只有老人喜欢回忆,到未必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其实这不是回忆,是反思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所走的过的路。一个企业到了六岁,就如同一个女人到了三十,是最有魅力,最动人的时候。她承载了这么多如此有理想的人的生活,在这里我成长,我同时也为是一个经观人感到自豪。又想到赵总去年年会中提到的几类人,挺好,每类人都在各负其责的努力工作,努力把这份报社办成中国最受尊敬的财经类媒体,坚信如此有生命力的这一群人一定可以实现这个梦想。
窗外下起了春雨,北京这样的地方,春雨真是贵如金。打开网站那片文化的沙漠,自杀的自杀,出家的出家、炒作的炒作,浮躁的浮躁---有多少人真正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庭,为它付出汗水和泪水,是否都为所谓公司政治而挣扎而迷失自我。英文里面有一句话叫做“just follow your heart!”不如好好审视自我,是否自己还在按照自己的思维惯性在生活?何不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翻开在经观的工作日记,回想业内的前辈的嘱咐。内心里还是默默的为经观祝福,前面的路还很长,前面的路还很光明,前面的路还需要我的努力。
感谢经观给我四年成长的平台,她让我知道啥叫站在肩膀上看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