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岁月
导语: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也许是吧,反正后来王老师是这么说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我不情愿地摁动手机,睡眼惺忪地瞥了一眼。就一眼,我就差点惊得跳了起来。“工业圈地弄成工业圆地了,这回丢人丢大了”。 

脑子里一片空白。工业圈地调查是那一期的头版头条的标题,怎么会这样呢?在经济观察报的历史上,恐怕还没有出过这样的事故,我这回真是现了。自己现眼也不说了,报纸出这么大事故,怎么弥补?恐怕根本没有办法弥补啊,就算是把我杀了,也不能挽回影响于万一啊。 

其实我当时想不了这么多,脑子早已跟结冰了一样。我也想不起来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了。隐约觉得不会这么离谱吧,但是哪里来得及细想。赶紧给王老师打电话,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就喂了一声,说:“那怎么办呢?” 

王老师真是足够镇定。不过时间隔了这么久,我也真不记得他都说什么了,开始好像跟着我叹息了几声,后来忽然就说,你想一想今天是啥日子啊,在这样的日子犯错也是可以原谅的。我脑子里好像突然灵光一闪,然后就好像一个已经隐约看到了地狱之火的人,忽然又发现上帝之光在自己的眼前闪现一般。天哪,我开始狂笑起来。 

4月1日,星期六。这一天是愚人节。 

后来王老师说,那种笑有些歇斯底里,他在饭桌上跟其他同事演绎这件事的时候,说“爆出一阵狂笑”。不过事情到这里还只是一个开头。等我笑道差不多了,王老师悠然地说,想想你已经上当了,就把短信也发给其他人吧,要不就你一个人受了。那时候王老师正在四川青城山后山一个风光秀丽,流水潺潺的地方喝茶呢。 

这个短信在不断地转发。从我这里发到了几个编辑那里,从王老师那里发到了仲老师那里。后来我听说,一个编辑刚洗完澡,看完短信吓了一跳,撒腿就跑出去买报纸,仲老师宅心仁厚,大概也是觉得无法可想,仗着自己古汉语底子不错,给王老师回了一个短信,说,在古汉语中,圆和圈是一个意思,他是想说,既然这样,也不离谱吧。 

说句题外话吧,忠厚的仲老师一笑之后,随后就去地坛公园打篮球了。不过他在那里等了两个小时,却没有看到一个熟悉的人。约他打篮球的华同学到天黑也没有露面。不用说,仲老师被忽悠了。 

消息还在传播。仲老师把短信发给了孟雷老师。估计孟老师也被气懵了。不多久,孟老师回了一个短信:刘坚文钊都是干什么吃的。这个短信之后又迅速地转到了王老师那里。。。。。。据说,那一天唯一没有上当的是何同学,因为他看到短信的时候很晚了,那时候他已经看了报纸。 

不用想王老师有多得意了。这是发生在2006年4月1日的事情。在过去的一年里,这个故事被王老师不断地重复,每讲一次,故事的细节都会被再次丰富一下。所以,当我试图用文字来记录这个故事的时候,一直在不断地怀疑自己,因为这样的故事是需要讲述的,而且,还要看是谁在讲述。我自己也曾不止一次地跟别人讲述这个故事,当然,我的讲述一点儿也没有王老师那种神采飞扬的气度,只有在听到王老师讲述的时候,你才能感受到那种,什么呢?那是一种大师风范。 

这个故事被列入当年经济观察报十大忽悠之一。 

二 

有时候会突发奇想,到底谁才算是第一大忽悠能手呢?开始大家都觉得李老师有这个潜力。不过,一次偶然的失误却彻底葬送了他的美好前程。 

应该是一个星期一,或者是星期三吧。那天我们在编辑部二楼中间的圆桌前讨论选题。李老师是不参与这种讨论的,不过也许冥冥之中早有安排,本来他在做自己的事情,却鬼使神差般突然跑过来问,刘总去哪里啦?我们几乎顾不上回答他,王老师头也没抬,说:“去越南考察媒体管理了,上面觉得人家做得挺不错,所以找了十多家媒体的老总去考察”。 

按说这事到此为止了。不过到了周末,大家一起去吃饭。李老师和我,还有王老师打一个出租车。忽然李老师想起了什么,气哼哼地说,“这上面也真是的,越南禽流感那么厉害,还派老总们去越南。” 

不说你们也知道会有什么反映了,笑喷了。这个第一的名头,李老师算是自动放弃了,从此不作他想。 

不过,有时候回忆起来,还是觉得很可惜。即使是现在,那些经典的故事里面,如果你细细捉摸,总还是可以捕捉到李老师的手法和身影。这够那些后学者学一辈子的。他年纪轻轻就已经在江湖里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可是没想到啊,阴沟里也能翻船,真是太有才了。 

三 

也许有一天,我们都已离开这地方,或者我们还有机会去回忆那些经典的忽悠吧。也许我们都已经忘记了曾经写过一篇什么样的报道,但是想必,有时候还是会想到那些故事里的人吧。 

如果有人问那个刚从美国回来的家伙,小灵通在美国好使吧,总是有人要会心一笑的。记得那也是在一个饭局上,说起一批同事去美国了,忽然有人就感慨,你看人家小郭,去美国特意准备了两个手机,一个全球通,一个小灵通,席间有人不解,为啥要带个小灵通呢?答曰:小灵通在美国不收漫游费啊,因为中国电信在美国上市,跟美国是有协议的。当时有位程同学就大加感慨,那赶紧跟健芳说一声——多好的孩子啊,可惜。 

当然真正的好孩子,把同事感动地要流泪的,还是小郭同学了。也是在饭桌上吧,王老师感慨地讲起了小郭的故事。在王老师的讲述中,小郭同学很早就订了娃娃亲,他为了争取自由,愤而离家,跑到山东寿光卖白菜,后来自强不息,努力学习,终于靠自学考上了大学,后来当了记者。席间,真的有人唏嘘不已,说:“小郭,你的经历真是太曲折了。” 

王老师看得更高,他说,多亏了教育改革啊,要不像他这样一个卖白菜的,怎么有机会享受到高等教育呢?这句话,一下子就抓到了本质。 

好几个月过后,又一次华东记者站的女同事来北京,不知道咋的就说起这件事了,那个女同事一脸景仰地说,小郭真是不容易啊。 

有时候很困惑,为什么好几件事都跟程同学有关系。有一次他神色紧张地从楼上冲了下来,在门口转了一圈,又脸色怪异地冲上去了。后来听李老师说,报社给快递公司的业务员发自行车,还剩几辆,说是可以发给记者,谁先申请给谁。话音未落,就见程同学已经飞奔下去了。 

四 

一度有人动议,搞一个经济观察报年度忽悠颁奖典礼,评选出年度十大忽悠来。不过始终是有人在忽悠,但是没有人动真格的。 

而且,真要评选起来,有些悬案是搞不清楚的。有一次,大伙儿都在办公室呆着,就见章老师笑眯眯地进来了,说,老王想忽悠我,你们看我怎么骗他。他直接拿起桌上的电话,以很委屈而又有些气急败坏的声调说,老王,你忽悠我,我去了,人家说没这回事。说完就把电话挂了。大概3.5秒钟之后,我们听到隔着几面墙的那头,王老师的办公室爆出经久不息的笑声,接着王老师就一路笑着直奔大屋而来了。这时候大屋的人也都狂笑起来,王老师甚是得意,章老师也自是得意非凡。 

后来有人分析说,王老师阴沟里翻了船,被章老师给反忽悠了。不过王老师对此坚决否认。后来,大伙儿好不容易把这件事拼凑了一个大概。原来报社五周年社庆,王老师告诉章老师,每个人领500元的置装费,结果章老师就表示自己上当了,去财务问这件事,还被数落了一番。他让编辑部的同事做见证,看自己怎么反过来让王老师上当。 

这件事被看作反忽悠的经典战例。不过,后来,听说仲老师和孟老师为此专门作了详细的调查,认为章老师却是去财务问过这件事。不过章老师从来没有承认有过这件事。所以,这件事到现在也闹不清楚,各说各的理吧。 

但是这也并没有妨碍大家继续忽悠。常常会有人感慨,最近没有啥经典啊。于是王老师就又重新讲起那些过去的故事,那些光荣地回忆。那些忽悠中的人依然在我们的身边,无论是忽悠的还是被忽悠的,笑容灿烂,看春暖花开,又是一年。 

岁月在忽悠中流逝,我们在忽悠中成长,变老。只要还能有忽悠的心情,日子总是可以过得很轻快的。即使在那些被报道和版面煎熬的日子,即使我们自己不幸作了忽悠中的主人公,那都是值得珍惜的人与岁月。 

生命不息,忽悠不止。这句格言一直被铭记着。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