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分之四的收获
导语:4月15、16日,华东采编和经营的同事们用春游的方式庆祝报社6周年。看着被暖风拂醉的一张张年轻的脸庞,自己想起了4年前初到经观的情景。

今年是经济观察报立世6周年,也是我在报社的第五个年头。 

4月15、16日,华东采编和经营的同事们用春游的方式庆祝报社6周年。看着被暖风拂醉的一张张年轻的脸庞,自己想起了4年前初到经观的情景。 

回想当2003年一月份在上海办公室看到刘总,却也没曾奢想自己一下就在经观、在上海呆了整整4年。尤其对我这样年纪和经历的人来说,尽管不知以后会怎样,但至少到目前为止,经观的4年已经牢牢刻印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中。 

4年的时光,真是一晃。物换星移,当初和我一起加入经观华东采编中心的同事,不知不觉间,如今居然只剩下我一个。而且,不断加入的华东采编新同事们,个个都是要把前浪推死在沙滩上的长江后浪(呵呵,确实都很优秀)。 

或许,用普通人的目光和想法,是很难理解一个已近中年且儿子已经上了高中的已婚妇女,居然愿意每周奔波在上海和无锡两地之间,而且这样的生活不仅一下就是好几年,还将有心继续下去,并且自己还总是乐呵呵地。 

其实,自己心里明白这是为什么?因为真心的喜欢当记者,特别是经观的财经记者。在我看来,能在时下的转型社会中通过自己的笔,记录下时代经济活动中的一些点滴,是多么幸福和有意义的事情啊!虽然国内媒体依然流行着年轻化,但我始终记着一个担任美国一私募基金要职的好朋友的话“国外的财经记者,就是头发越白越值钱。”我相信中国的财经媒体早晚也会这样。尽管可能自己并不能看到。 

4年的经观记者生活,我快乐而充实。为了自己能专心地享受工作过程中的乐趣,我作出了在上海租房居住的决定,虽然这样要花费不高薪水中不小的一块,尽管有时也会在嘴上嘟哝,但自己从来在心里没有真正计较和后悔过。包括为了建立资源,自己经常请行业里朋友吃饭,喝茶。和这些业内精英的交流和沟通,自己觉得是种乐趣。而这些都不是自己以前在地方上所能体会的。 

当看着在自己一点点努力下,经观在上海相关行业里的影响力在一年年地升高的时候(这点上海广告销售的王建华应该最有体会),那种成就感和幸福感真的无法言表。呵呵,或许这种感觉在多数世人眼里是那么的空和虚,没有职位和物质上的享受更实在,但我并不在意,依然乐此不疲。 

曾记得,2003年秋,初到经观在北京的编辑部实习,那个时候,很为编辑部专业并且良好的团队氛围吸引和感动。虽然自己在地方上做了近10年的媒体,但对财经是空白。于是,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成为自己在经观的一个常态。虽然从年龄上划分的话,自己已进入中年行列,但我想,人生一辈子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在经观的4年中,事实上我也确实学到很多很多有意思的知识,认识了很多知心的行业朋友。和现在自身条件优越的年轻记者相比,自己唯有认真和努力,才能弥补先天的不足和弱势。 

值得庆幸的是,我遇到了不少的好人,给我鼓励和帮助,郁闷时候安慰我,困难时候开导我。象王胜忠,经常在选题理念和新闻判断上给我很多启发;还有何晓鹤,和她交流总是那么舒心和温暖,还有很多北京和华东的同事们(人太多,恕不一一例举),大家都那么真心地帮助我。特别是在今年年初自己突发重病之时,大家纷纷安慰和鼓励我,都让我非常非常感动。 

经观面世已6年,我在经观呆4年。这个六分之四中,自我粗略总结一下:嘿嘿,最最让自己自豪的是,一是和北京条线同事一起,填补了经观在保险和期货领域知名度不高的空白。二,温岭农会采访经历和为报社和华东挣得两块匾。呜呜,当然,自己比较悲惨的收获就是因为常年的熬夜写稿和太疲劳患上了一型糖尿病(非遗传性)。不过,因祸得福,我想这次生病也让我从此过上健康规律的生活。同时,也给不少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同事们一个深刻的警示。 

以上是本人有幸进入经济观察报工作以来的一个概括。其实,经观的6年成长期,也是走得十分不易。一个市场化的财经媒体,以后会怎样,也不是我等这样小员工考量的。不过,从我们每个个体自身而言,我们能做的是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工作。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和彼此间的配合,共同给读者呈现出具有商业价值的版面和报道。 

真心希望经观一路走好!!活到“100”岁!!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