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在北京市十次党代会发布其关于《北京如何在全国“两个率先”》的报告,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该报告认为,未来五年内,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之后,北京的长期增长潜力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能在10%左右,仍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
胡教授指出,去年北京市人均GDP为49505元,约合6210美元,已经超过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而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标准来计算,去年北京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为23555美元,远远高于新西兰。无论按哪一种算法,本市人均GDP都已经超过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正在向高收入水平加速过渡。他认为,2007年—2012年期间,如果北京人均GDP保持9%的增长率,人均GDP将从去年的6210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0000美元以上。
另一方面,从整个城市定位来看,北京与纽约、东京的城市功能和作用有“趋同”之势,正在加速从国内大都市向国际大都市转变;正在从生产为主城市向消费为主城市转型;从工业为主城市向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为主城市转型;从劳动密集型城市跨越了资本密集型(如重化工业)的阶段,直接向人力资源密集和知识密集型城市转型;从单一功能、少功能到多功能、综合功能城市转变;从封闭城市向半开放、半封闭进而向全面开放城市转变。
胡教授指出,中国许多省市区的发展战略依然是“工业强省”或“工业强市”,北京必须实行“差异化”战略,实行“现代服务业强市”战略,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先行一步”,将其进入“衰退期”的传统农业、传统矿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尽快“退出”,直接进入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胡教授认为,北京的定位是,北京要成为全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中心,亚洲地区的航空运输港枢纽之一;全国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全国重要的金融服务业中心之一;全国信息服务业中心之一;全国商务服务业中心之一。这就是北京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