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讯 本报记者王林 发自北京 随着多米尼克总理罗斯福.斯凯里特的来华到访,似乎为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制造型企业开辟了一个迅速进入加勒比商圈的机会。
日前,多米尼克驻华大使修玺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一个旨在针对中国商品窗口展示作用的商贸中心即将进入实质性的招标阶段。加勒比、甚至南、北美洲的客户则可以通过这个商贸中心,直接向心仪的产品下单,此举有望解决中国商品在当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事实上,从2004年中多建交以来,三年间,中多贸易额一直呈上升趋势。2006年中多双边贸易额更是突破9800万美元,同比增长了近96%。尽管贸易额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然而近几年来两国的合作却十分有限,可圈可点的部分仅仅是中国对多米尼克包括公路、体育场与农业的援助。
因此多米尼克对于中国而言,除了要克服20多个小时的绕道航程外,显而易见地需要在中进行更多的推广工作。而反过来,从另一个角度看,对于中国来说,也似乎打开了一个进军加勒比以及周边市场的契机。
机会在哪里
多米尼克地处加勒比海门户位置,于2006年6月加入加共体单一市场。因此进入多米尼克的企业等于也享有了加勒比的市场规模。从多米尼克到美国佛罗里达的飞行时间仅为3小时,由于历史上是英属殖民地,与法属瓜德罗普和马提尼克岛南北相邻,从这里进入欧洲市场也相对便利。
从多米尼克国内经济进入开放期以来,执政的工党政府则一直希望多米尼克可以 扮演“加勒比的新加坡”角色。与新加坡相类似的,多米尼克亦具有包括朴茨茅斯港在内的丰富深水港资源。正是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个有望成为“加勒比新加坡”的国家向“中国制造”抛出的橄榄枝,则致力于打造中国商品在加勒比的“集散中心”。
根据多米尼克大使馆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与加勒比国家(地区)的贸易额达26.8亿美元,同比增长34.2%。其中中国出口20.1亿美元,中国进口约6.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1.7%和15.8%;2006年1至6月,贸易总额18.2亿美元,增长40%。
资料显示,中国主要从加勒比共同体进口原木、原糖、氧化铝、镍矿石、沥青、海产品等,而向加勒比地区的主要出口产品包括:船舶、港口设备、机电产品等。
修大使表示,目前包括多米尼克在内的许多加勒比国家主要支柱产业为旅游业与农业。相应的消费品生产几乎全部从外国进口。尽管中国对于加勒比的投资额在增加,然而对于超过200亿美金的加勒比旅游与消费品市场,中国企业却作为有限。目前包括多米尼克以及加勒比许多国家在内的中国制造产品,实际上是由类似“二道贩子”角色的中东以及印度商人所提供。
修大使举了一个例子,一把普通的来自中国制造的剪刀,在中国市场的售价差不多3元人民币左右,而到了加勒比,可以卖到3块美金,甚至更多。而根据他的市场调查,一家专营中国商品的杂货铺一年的营业额可达20万欧元之多。“中国制造”的市场毋庸质疑,而高居不下的价格则显现了市场尚有作为较大的开发空间。
小家电、食品、日常消费品、农业机械等被修玺淳视为需求最为旺盛的进口产品种类;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加勒比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4月份,将吸引大批的欧美度假者。由于加勒比的旅游品质位处高端,单是一条游轮的一年营业收益就可达10亿美金。
因此,除了商品需求外,整个地区的房地产投资也被视为将具有高额的回报前景。根据大使馆的资料显示,加勒比地区已经成为欧美投资者在海外置地的热点地区。此外,酒店业的前景也不容忽视。据修大使介绍,在旅游旺季,加勒比的普通旅游住宿费用平均为500美元/晚。实际上,目前的酒店资源多为欧美投资者所垄断,市场远未饱和。而在修大使看来,中国酒店如果可以有自己的经营特色,包括价格优势在内,也有很强的竞争前景。
从多米尼克开始
除了提供进入加勒比市场的通道外,多米尼克还将实施一系列优惠中国投资者的措施。
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来自于免税保证与结算政策。实际上,根据具体投资情况,一般企业最长可以获得15年的免税期。如果投资酒店和旅游胜地开发,则可获得20年免税期。此外多米尼克将开设结算中心,针对包括加勒比以及南、北美在内的转口贸易收益,允许中国投资者将100%的利润汇往境外。
一系列优惠措施还包括对于进口关税与消费税的免除,投资项目如获批准,还可以免除获得分红派息的所得税。在土地使用方面,修大使承诺,在符合一定要求的情况下,中国投资者土地拥有许可证费可以免除。
此外,对于纺织品企业而言,由于多米尼克为加共体成员,因此根据美国-加勒比海贸易伙伴法以及与欧盟签定的包括《科托努协定》在内的系列贸易协议,修大使表示,只需要在多米尼克完成35%左右的纺织品加工,再次出口到欧美的纺织品可以免除配额限制。
实际上,从04年中多建交开始,多米尼克就希望争取到更多的“中国制造”。只不过,此次多米尼克带着商贸中心项目前来,将多米尼克即将开启的一系列对华招商更加具体化。
这亦是此次总理之行与中国民企的频繁接触所在。截止目前,投资1亿6千万的商贸中心建设项目本身,目前也有3家来自中国的房地产公司正积极竞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