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结束红五月连涨 本周进入调整
本周,人民币完全结束了5月份3周的大涨,中间价在周一连续第6个交易日刷新纪录后,终于在第二天开始回调,此后价位在7.6500上下来回震荡。红5月随着中美第二轮战略经济对话的高潮过去,人民币市场进入调整。
本周五发稿,美元兑人民币询价市场交易在7.6463/66,上周收盘7.6527。
本周一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下调到新低7.6512,是这轮人民币高速上涨的最后一击。其实,虽然中间价每天都在创新低,交易市场上此前几天已经出现了回调的苗头。上周结束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上,双方没有就人民币汇率达成什么一致,该事件对市场的影响,最后变成虎头蛇尾。
本周人民币能顺利调整,不光有自身的原因,还有外部环境支撑,国际市场上主要货币本周波动都不算大,中国股市本周的剧烈下跌也是令人民币市场走势平静的背景因素。
股市大跌令外汇市场谨慎气氛增强
中国财政部本周三凌晨宣布上调印花税的消息造成当天国内股市大跌,并拖累到周边市场走低。股市震荡吸引了金融市场的目光,外汇市场走平,人民币交易情绪也相对谨慎起来。
离岸人民币NDF市场受股指下跌影响较大,周三主要合约均得到了美元买盘的刺激,市场人士报告虽然此次买盘不如“2?27”那么强,但足以令1年期合约加速远离强支撑7.2500水平。
交易区间限制扩大两周 市场波幅未见放大
本周还是人民币对美元交易日波幅区间限制被扩大的第二周,这一当时被理解成政治挥手的政策,果然像市场预测的那样,并没有对实际交易产生什么影响,每天人民币汇价的波动,依然在100点不到的范围内运行。
5月,短短的18个交易日里,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10次刷新纪录低点,为07年以来最多,并出现了连续6个交易日创新低,这本身也是一项纪录。
根据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5月人民币平均汇率是7.6704,比4月低了543点,下降幅度远高过此前的任何一个月,人民币在5月确实是在快速升值。
中国证券报今天的分析指出,实际上,中国目前的经济态势和货币状况也需要人民币加快升值的步伐。尽管央行分别在3月和5月进行了加息,但目前来看,这对于解决由贸易顺差和升值预期带来的流动性增加还没有显著的效果。而人民币近期以来的加速上扬,从某种意义上则可以看作是一种缓解内部压力的政策导向,推进人民币适当的快速升值将有利于央行解决流动性压力、缓解境外热钱升值预期以及经济的通胀。
人民银行副行长本周四也表示:“如果我们打算调整中国的失衡问题,首先要提高汇率的弹性。”
但吴晓灵强调增强弹性不是主要手段,中国也不会屈服于外界压力,加快人民币重估速度。
人民银行调查显示:出口企业对升值幅度预期收敛
周五公布的消息显示,中国人民银行组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人民币小幅升值预期逐步形成,对未来人民币升值幅度预期收敛。
结果还表明,企业已经逐步适应人民币汇率的有管理浮动,汇改没有对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形成冲击。
调查发现,汇率变化并非影响企业进出口的最主要原因,汇率变化也不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不过,不同行业受汇率波动影响不同,锯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食品饮料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纺织服装制造业受汇率波动影响较大;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机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受汇率波动影响较弱。
汇改还促进企业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汇率风险管理。在生产方面选择“转移生产基地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地区”企业较少,仅占调查企业的3%;企业还积极尝试使用金融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比如远期结售汇、改变贸易结算方式和贸易融资等,而采用外汇掉期、境外NDF等衍生金融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的企业比例上升至6%和2%左右。此外,努力提高出口议价能力也是企业消化升值压力的手段,2006年四季度,中国出口议价能力较强的企业比例为42.6%,而基本没有议价能力的企业比例下降至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