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在华业务 MAN集团北京中心成立
2007年6月7,全球知名的工程技术集团德国MAN(曼)集团北京中心成立。此后,MAN(曼)商用车辆、MAN(曼)柴油机、MAN(曼)透平和MAN(曼)富乐斯多将以整体的形象出现,在北京这个平台上共同协作,提供一站式服务。
这意味着,此前已经渗入中国多个行业的MAN(曼)集团在华业务开始整合。“在新的战略框架下,我们和中国的合作将进入一个更加紧密的新的历史时期。”曼集团董事会成员兼曼富乐斯多公司CEO Dr. Matthias Mitscherlich表示。而此前,其在中国更领域的业务则都是旗下各领域“单打独斗”。
事实上,与中国的合作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MAN(曼)集团最近正在加强在华的业务。前不久,在北京成立了最先进的卡车、客车技术维修中心;在常州新建了制造服务维修工厂(将于2007年6月奠基);在汽车领域方面还有一些目前处于准备阶段的其它合作项目,以及新增在华采购零部件和整机业务来加强在中国的服务。
此次北京中心成立的另一个目的则更为明显,“MAN(曼)集团将从更广泛的领域,通过多样化的模式密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通过为用户及合作伙伴开设一站式服务,为客户提供量身订制的服务,并通过扩大本地生产、进行规划投资,来实现双方的可持续增长。” Dr. Matthias Mitscherlich认为。
作为全球领先的工程技术集团,曼集团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是德国DAX证券市场指数领先的30家公司之一。是欧洲生产车辆、发动机和机床的领先制造商之一,年销售额达130亿欧元。主要提供卡车、客车、柴油机、透平机和工业服务,而其业务领域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其实,相比较MAN曼集团的名字,其曾经取得的技术成就则更令人熟悉,1787年建成Rauendahl运煤铁路(德国第一个马拉火车铁路)轨道;1814年提供第一台蒸汽发动机;1839年提供第一台火车机车;1845年生产出第一台高速印刷机。但是,在所有工程成就中,最有名的应当是1893-1897年间鲁道夫·迪瑟尔生产的世界上第一台柴油机。
而吸引MAN(曼)加强并整合中国业务的主要原因,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各项建设的加快。“我们看到,我们国际上的一些竞争对手,在中国每年都有着高达50%以上的业务增长。”在MAN(曼)集团眼中,中国不仅仅是个庞大的潜在市场,更是拓展全球业务的合作伙伴。
因此,虽然仅是一个北京中心的成立,但MAN曼集团对此十分重视,德国驻华大使史丹泽、德国使馆经济商务处主任姚维汉,集团下各领域董事,以及 MAN(曼)集团在石化、冶金、能源、造船、汽车、铁路、造币等众多行业的合作伙伴均出席此次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