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价创出最大跌幅 出现0.28%的单日波动
美元兑人民币本周延续了上周的激烈走势,周二中间价跳水310点,创下中间价最大波动记录,周四交易市场成交区间达212,波幅接近0.28%。这些记录表明,人民银行在增强人民币弹性和发挥市场定价能力方面正在做着更多努力。
截至本周五发稿,美元兑人民币询价市场交易在7.6243/50,上周五收盘报7.6650。
本周一,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上调129点,到7.6785,三个交易日里,中间价上涨了387点。但周二中间价又突然发生跳水,这是中间价出现以来走势最大的一次,此前的记录是今年5月15日上扬209点。
之后的三个交易日,中间价又接连刷新历史低点。
从上周开始的这波中间价导演的行情,由于定价屡屡出乎市场意料,实际交易中,投资者观望情绪很重,交投意愿被打压,这从每天交易市场的走势图可以看出,基本上是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价格横盘在一个水平,到了尾盘,各家银行出于客盘的需要集中进行报价,才会将交易区间拉大。
例外发生在周四,当天市场在中间价7.6258下方开盘后就一路反弹,到达7.6300后稍作调整,下午盘再度发力,尾市加速上扬到最高7.6460,全天的波动幅度接近0.28%。
外交部秦刚:中国准备让市场在人民币汇率设定中发挥更大作用
正当市场上人民币汇率在大幅波动时,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当天表示,中国准备让市场在人民币汇率的设定中发挥更大作用。
秦刚再次重申,人民币汇率正在进行改革,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
从过去6个交易日的市场可以发现,央行正加大在增强人民币弹性方面的努力,虽然以往不少政策制定者都反复说过将加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但只有在最近这一周多的时间里,我们才看到了实际的效果。
伴随着的弹性增强,又有新的问题出现,那就是怎样鼓励市场参与者积极交易。
目前,由于人民币市场走势多由中间价指导,交易市场上的波动基本都在100点以内,这也难怪5月份,当央行宣布将美元兑人民币交易日波幅区间限制从中间价上下0.3%扩大到0.5%时,绝大多数分析人士将其看作一个政治姿态而非真正推动市场发展的政策。
交易市场的清淡,一个原因就是投资人很难对价格变化做出预判,比如近期中间价和美元、日元等主要货币的走势就有较大差异,很多市场参与者这时就选择了观望为主的交易策略。
对此,有交易员表示,央行提高了人民币的双边波动性,银行就需要收起单边升值的思路,加强风险意识,及时平仓手中的头寸。
中国5月经济数据出炉 指向进一步紧缩和升值
本周中国出台了包括贸易盈余、CPI、零售销售和投资等5月份经济数据。
5月贸易顺差较4月激增33%,到224.5亿美元,这一数据很快成为刺激人民币升值的理由。
5月CPI同比增3.4%,4月为3%,该数据令加息预期升温。本周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分析指出,他的讲话可能暗示中国近期就将出台新的紧缩政策,更有香港媒体援引据说是北京消息人士的话说,此次加息的幅度可能是56基点,远超过中国一贯27基点的加息幅度。
美国财政部:中国没有操纵汇率,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低估
本周三,美国财政部在新一期的半年度汇率政策报告中表示,中国没有操纵汇率,但报告强调中国人民币兑美元被低估。
报告表示,没有一个美国的贸易伙伴符合操纵货币的技术定义,中国没有操纵人民币,但人民币兑美元被低估,中国汇改进展缓慢,中国积累了过多的外汇储备,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于出口和投资,中国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给经济带来风险。美国财政部认为,他们无法肯定中国采取的汇率政策是为了防止国际收支的有效调整,或在国际贸易中获取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这份令舒默、格雷厄姆等主张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的美国议员来说是个打击。很快,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6月14日宣布,在财政部拒绝把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后,国会将通过一项法案来施压刺激中国政府让人民币升值。
这项法案旨在迫使布什政府与中国展开全面的贸易对抗。这份由参议院提出的法案,将汇率视为不公平的贸易补贴,将会把汇率争议诉诸世界贸易组织。此举加大了白宫和美国国会在对中国策略问题上的分歧。
境内机构赴港发人民币债券进入倒计时
上周五,央行和发改委共同发布了《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并已于公布之日起施行。
早在今年1月14日,央行就已经决定内地金融机构经批准后可以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截至目前,已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提交了赴港发债的申请。
对此,投资银行高盛表示,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预示香港的人民币流通量将进一步增长,从而为实现港元与人民币挂钩的自然转换铺平道路。
高盛指出,只有当人民币实现完全可兑换、资本自由化达到成熟的阶段时,港元同人民币才有可能挂钩,目前时机尚不确定。
高盛还表示,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将有利于提升香港作为主要地区金融中心的竞争优势,以及人民币的进一步国际化。但由于香港的人民币存款规模相对较小(总计人民币255亿元),因此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最初规模可能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