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不能丢“贷款三查”的传家宝
导语:三查”只剩了两查,对贷款只重视事前的调查和事中的审查,而忽视了事后的检查。

郭田勇/文

6月18日,中国银监会对涉及国有企业挪用短期贷款进入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8家银行分支机构分别给予了罚款、暂停部分业务、拟取消高管任职资格等处罚。(见本报昨日相关报道)

处罚措施出台后,也有业内人士对此忧心忡忡,认为监管层此举是“治乱世用重典”,旨在对当前再度火爆的股票市场进行打压。的确,股市大盘在上月底突破4300点、创出历史新高后,随着印花税政策的出台而大幅跳水,也令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但近几天,多方重新蓄积能量并不断上攻,大盘再次逼近4300点。由此来看,监管层处罚措施恰在此时的出台的确有打压股市之嫌。

不过,依法对市场监管是一项持续性、始终如一的工作,与股价的高低并无关联,或者说,监管的尺度和处罚的标准当无牛市与熊市之分。但客观来说,股市处于低迷阶段时,交易清淡,获利机会少,违规交易和投机行为也自然相对要少。而股市处于高涨阶段时,出现违规交易的概率显然要高,由于形成了巨大的财富示范效应,无疑会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涌入股市,这里面,既包括居民储蓄存款搬家等合法行为,也包括国有企业从银行贷款入市等违规行为。这一分析意在说明,股市处于牛市时监管层面临的压力要更重、开出的罚单也会更多。

对于银行信贷资金入市,也有不少人提出疑问,作为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既然股市收益高,企业为何不能贷款炒股呢?其实,禁止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这也是十年前为抑制股市投机的“老规定”,放到今天来看,这一规定也并不过时。

首先,股市特别是股票二级市场,其本身并不创造财富,而只是财富再分配的场所。由于企业都是具体从事某一特定领域的经营活动,如果企业大量从事股票投资,一是其本身并非专业性的投资机构,二是会使其业务经营舍本逐末,这将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伤害,也不利于整个国家国力的不断增强。

其次,从银行角度来看,如果信贷资金大批量进入股市无疑会堆积其系统性风险。因为,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赚不赔的股票,一旦股市大幅下挫,银行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美国1929年的股市暴跌曾导致上百家银行破产,其教训今天依然值得汲取。

目前,我国金融业依旧采取分业经营,这也饱受了各方诘难。其实,分业经营有利于控制风险,而混业经营则着眼于提高效率,因此,从长远来看,金融业经营面临从分业到混业的不断转换。

但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必须建立“防火墙”以阻止金融风险在银行、证券等行业间的交叉与传递。从目前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状况来看,当前还不具备完全走向混业经营的市场条件。

事实上,随着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各家银行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营压力也不断增大。不少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出于扩大业务量、揽住客户等种种目的,不自觉地放松了对贷款企业的监督。比如,有的银行推出了不问资金用途的综合贷款,几十年来在教科书被视作银行经营“传家宝”的“贷款三查”在某些银行也开始走样,“三查”只剩了两查,对贷款只重视事前的调查和事中的审查,而忽视了事后的检查。

其实,银行经营中也有不少苦衷,毕竟工作量很大,竞争压力也不小,总去检查又怕得罪了、丢失了客户。同时,有的信贷人员也有麻痹心理,觉得企业已有了担保或抵押,贷款使用自然出不了大问题。

银行的这些做法也自然使得个别企业感到有机可乘,也为违规挪用信贷资金打开了方便之门。(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 新京报)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