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供稿 > 政治政策 >
无锡蓝藻事件警示录之一:水处理技术落后
导语:

 

无锡蓝藻事件警示录之一:水处理技术落后

记者:张晓晖 发自上海 

  

613日,在无锡太湖流域因蓝藻滋生而爆发的自来水污染事件两个星期之后,参与太湖流域无锡段水污染治理的专家——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李风亭教授在其办公室接受了本报的专访。

“因为天气、湿度、温度、水中磷成分的占比增加等种种原因,加上枯水和五月份温度异常,蓝藻大面积爆发。巧合在于,那几天太湖上刚好刮着南风,把大量的蓝藻吹到无锡自来水厂的取水口附近,几天后藻类死亡,太湖的低水位导致死亡的藻类被大量吸入。

国内自来水厂的水处理工艺比较落后,95%的都是常规处理,所谓常规处理,就是将原水通过混凝剂混合,再澄清、过滤、消毒之后到清水池,最终通过二级水泵输送给用户。于是,受到污染的水没有通过臭氧和活性炭的吸附,最终爆发无锡自来水污染事件。”李风亭教授向本报还原了当时整个事件的过程。

从欧洲的水处理工艺来看,发达国家的自来水基本上都是深度处理,我们国家目前水厂的现状基本上全部是常规处理,只有少数发达城市如上海,开始小范围内尝试着进行预处理加常规处理,或者是深度处理。

如果要改变目前较落后的自来水处理工艺,需要大笔的资金,从全国范围来看,这笔投放于水厂这个公用事业设备改造的资金将是一笔天文数字。

常规处理工艺流程图(同济大学李风亭教授提供) 

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图 

不过,李风亭教授提出了解决设备更新所需资金设想,如果自来水厂都进行深度处理,那么最终体现在水供给上的价格也只是每吨上涨2毛钱左右,终端用户应该可以接受。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