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 :俯瞰中产阶级庭院
导语:很多风险投资经常会问企业:“你们收入及利润是多少?什么时间能够上市?”而徐新更喜欢问的是:“你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多少钱能够成为行业第一品牌?”

    很多风险投资经常会问企业:“你们收入及利润是多少?什么时间能够上市?”而徐新更喜欢问的是:“你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多少钱能够成为行业第一品牌?”

    任何一种生意模式,都不能完全靠平价获得持续的发展:中产阶级有品牌意识,不完全贪图便宜,讲究服务和质量,并且愿意为高质量和稳定的服务而支付一定的价格。认定这一点之后,徐新开始在资本上空架起侦察机,俯瞰中产阶级庭院,投出一枚枚资本炸弹。
庭院深深深几许
    自从1995年踏入投资界以来,徐新一直青睐于“与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相关的消费品行业”,在百富勤投资了娃哈哈,在霸菱亚洲投资了网易,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了中华英才网。2005年,她又与来自AIG的温宝马和曾为霸菱同事的俞忠华合作,共同发起了预计规模将超过2亿美元的今日资本风险投资基金。
    “中产阶级领域市场规模很大,而且有清晰的市场层次。中国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的人口大约有5000万人,这个人群主要的需求是买房、买车、国外旅游;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的人口有5000万人,这个人群的主要需求是买车、国内旅游、短信、玩游戏,吃快餐,以及给孩子买电子词典。而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人口有5亿,非常庞大。”说起看好中产阶级市场的原因,徐新如是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相应地发生改变:所以我们一直比较关注的消费、零售、教育、医疗、互联网等等都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相关的,这些领域中可以投资的项目很多。”
    除了与中产阶级相关的行业,徐新提倡要更多地关注创新领域的行业,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2007年对于今日资本而言可谓意义深远,“其实今年我们还是在打基础,确立团队的阶段,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着手行业研究,从去年8月份开始相继完成了六个案子。”徐新对刚刚过去的半年做了一个总结,“今年投资市场的热浪让很多投资方盲目跟风。这种现象对行业发展很不利。”
    今年,今日资本投了一家专门生产绿色鸡蛋的企业德青源,产品通过大型超市销售,与终端消费者之间没有多余环节,投完以后今日资本的服务也是跟续式,包括绩效考核,企业文化,品牌的打造。到现在,德青源鸡蛋的销售已经有了3到4倍的增长。另外,京东多媒体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B2C类专业IT产品网上商城以及中国IT电子商务行业中最具影响力的公司之一,也在今年获得了今日资本的青睐,目前利润也是4倍增长。
不再是大海里的小鱼
    资本市场的火热局面吸引着众多投资者把目光聚焦到某些领域。一方面,钱越来越多,可投企业越来越多。中国有2900多万家中小企业,根据27万中小企业的调查结果,78%的企业是赚钱的,平均成长率达到26%,利润率也有36%。“在这种情况下,资金和人才一碰撞自然就水到渠成了。而另一方面,大多数风险投资商都堆在一起看,通过一些同样的中间商来介绍,难免会引起争风投向一个领域;快上市的项目也是争夺的重点;会说英语的CEO也成为众多风投看好的对象。”徐新分析。
    今日资本并不排斥焦点,但与此同时也有着自己的投资哲学。“作为投资人,除了必须具备独特的眼光,即对行业、人以及商业模式的辨认能力,还应该多问问自己:除了钱,你还能给什么。另外,投资人自己的原则也十分重要,不能跟风浮躁。尽管有时候这种坚持可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有的公司项目好但价格贵,你坚持自己的原则没有达成合作,短期内来讲可能是个沉重损失,但是对于投资方的长远发展却是有利的。”徐新说。
    对于2007年国内兴旺的A股市场,徐新看好这个全新的舞台。“以前我们中国的企业做的好一点就去境外上市,但是中国的企业再大,到了国外也只能算是大海里的小鱼。现在国内A股兴旺,中国企业在A股上市,感觉上成了自己的主人,掌握着风向。这种感觉很好。但是,尽管现在A股股价高,我们仍然面临着挑战:这种高度能否持续稳定地增长。”
天,地,人
    在投资行业,时间可以比为天;行业为地;人为投资方和企业家。在对的时间,对的行业,与对的人相遇,促成对的发展。
    “有些很能干的人,在一些竞争非常严酷的行业里面,做得很辛苦,却不能充分发挥他们应有的价值。传统的家电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华为、海尔、长虹的销售总监非常聪明,销售能力和管理能力也很出色,如果放在互联网行业,他们可以创造更加惊人的业绩。例如,中华英才网最初每年业绩增长速度始终在30%~40%徘徊,而引入华为的销售团队后,第二年业绩增长速度就超过100%。”徐新十分强调人才的合理配置,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  
    很多风险投资经常会问企业:“你们收入及利润是多少?什么时间能够上市?”而徐新更喜欢问的是:“你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多少钱能够成为行业第一品牌?”品牌,渠道,制度和文化,是徐新最看重的因素。
    徐新说起了一个复利威力(The Power of Compounding)的概念:“对于复利方式增长的投资,随着时间的增长,它的收益增长速度会加快。持有时间越长,增长速度越快。我1999年投资中华英才网,持有其股份已超过8年,虽然已有800倍的收益,但我仍打算继续持有。2000年我开始投资网易,5年之后以8倍收益退出。其实,了解一个企业和企业家很难,当你真正了解并看好后,没有理由从当中退出来再进入一个不了解的企业。”
    “资本投入长时间而不必急于退出,是基于我们对管理资金有足够的控制力。我们不追求投资企业的尽早上市。我认为,企业应当着重练好内功,等到有足够实力的时候再去上市。一般来说等年收入达2000万美元以上,考虑上市比较合适。”徐新说。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