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为什么愿意支付中国“溢价”
导语:

文/叶桂楠

“它的(如家:HMIN)PE值已经远远超过了Google和Apple公司”一位旅居美国的华人在其一片名为“Is Home Inns Overvalued?”的博客的文中惊奇地写到。随后该文的作者得出的结论是:考虑其连续三年已经呈现出来的其成长性以及未来的增长预期(销售额、利润100%的增长),其目前近200倍的PE值并不是被过高估计了。就在该博客刚刚发表之后,如家也被美国投资公司Renaissance Capital的首次公开招股(IPO)研究委员会评为“2006年度IPO”。如家是第一家获此奖项的非美国公司,同时也是美国当年所有IPO中当日涨幅第二大公司。 

当然,如家只是在美国被华尔街的投资者们看好的中国概念股并愿意支付相当“溢价”的公司之一。 

2005年百度上市,更是让华尔街的投资者疯狂。“中国”再火热,也不至于如此疯狂;百度再好,也不至于如此疯狂:交易中百度股价一度增长高达440%,成为美国历史上上市当日收益最多的10大股票之一;也成为自1999年以来在上市当日收益最多的公司;百度也是所有在美上市的外国企业之中上市首日的表现最佳。同样,无锡尚德、新东方、分众传媒、迈瑞医疗等中国在美国的IPO以及IPO后的股价表现同样令人感觉到惊喜和意外。以至于具有国际大投资银行背景的沈南鹏在如家上市路演结束后说的:太热情了(投资者)! 

更有华尔街有投资银行家分析道,只有中国概念的公司才会这么令华尔街感觉到“痴狂”和“惊喜”。或许这些也可以解释近一年来,为什么美国纽约交易所、纳斯达克交易所、伦敦交易所等诸多境外交易所等总裁频繁造访中国,寻求中国公司到该交易所上市。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华尔街近两年对中国如此疯狂呢? 

有的朋友或许要说了,这得意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的巨大市场容量,以及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的焦点等等。这些都不错,可是我们在看到这些宏观的表面现象后,更应该从美国的投资者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上去找原因。 

目前而言,美国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关注点主要有三个:销售收入、利润以及二者的成长性(增长率)。美国的投资者包括各种基金、机构、个人等本土和境外的众多参与者,而且在投资上非常理性化,对投资目标的选择主要看公司的财务表现,只要以上三个方面表现良好,美国的投资者是非常有兴趣投资的,有业绩的公司自然会吸引投资者,与公司的经营地点、注册资本多少、固定资产大小等都无直接关系。这一点同国内重视注册资本和资产规模的规则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说,美国投资者对投资目标的选择主要集中在三点:销售收入、净利润、销售收入与净利润的年增长率。只要以上三个条件达到投资者要求,美国的投资者是非常愿意投资有优良业绩的公司的。 

在美国,由于高度成熟和竞争的市场环境,在硅谷以外,很少能有公司能够保持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的高增长性,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以外。而资本市场对于高增长性的公司都具有良好的预期和偏好,这就高增长性的公司在市场上的“稀缺性”,因为相对供给的稀缺,使美国的投资者和华尔街对高增长性公司都有比较高的估值。 

由于中国创业环境的逐渐改善,风险投资的兴起以及大量海外归来的高科技人才的回归,使中国的创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风险投资的催化使这些企业在获得风险投资后,逐渐于国际资本市场进行对接,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等等也逐渐与国际公司的标准接轨,同时很多公司在莆一创立,就按照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上市标准去做。这些都使中国的公司能够顺利的进入美国的资本市场。 

与此同时,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是,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对中国企业的逐渐的了解,使他们对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中国的经济更有信心了。前期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优秀企业在美国的良好表现也给美国投资者一个良好的印象。随着萨班斯法的实施,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更需要在公司的内部控制以及财务管理上更规范,这同时也消除了美国的投资者了对中国上市公司造假帐、内部管理混乱的担忧。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法制环境的规范化,国内的一大批优秀的创业企业他们在风险投资的催化下,在美国的上市自然使投资者对中国有关股票的浓厚兴趣。只要公司有比较高的销售额和利润,同时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有比较高的增长率(目前和未来3——5年的成长性直接关系到公司上市能否成功和上市滞后的股价表现),不管是什么行业(例如像如家这样的传统的服务行业),都受到了美国投资者给予的很高估值,这些估值远远的高于了同类型的美国公司,比如百度之与Google。 

中国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同时也有一个非常有特点的例子那就是,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很突出,具有要很强的市场地位(中国国内的第一、二名),甚至是中国本土特有的商业模式,比如CTRIP、分众传媒等。 

在美国通过IPO方式上市的中国公司,每一家公司无论大小都融到了相当数额的资金,有优良业绩、高利润的企业股票表现就更好。例如,网易公司2002年曾经因为没能按时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财务报表而被暂停近4个月,股价最低不到每股60美分。但是进入2003年以来,随着网易公司季度报表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稳步上升,其股价也不断摸高,2003年最高股价超过了每股70美元,在一年之内上涨超过100倍。 

可以说,美国投资者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不仅没有任何歧视,相反,2006年,美国股市表现最好的股票是中国有关的股票。毫不夸张的说,中国概念股是2006年美国股市上最耀眼的明星。尤其是以百度、分众、携程、无锡商德、如家等一批优秀的公司的上市再一次把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热情展现出来。携程网(Nasdaq :CTRP),2003年12月初在美国纳斯达克股市全国板上市,12月7日开始交易,首个交易日以33.94美元收盘,当日涨幅高达88.56%,创造了至2000年11月6日以来连续三年美国股市上新股上市当日的最大涨幅。 

由于中国企业选择在美国上市,华尔街的投资者往往会付出更多“溢价”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这些企业因为能达到美国严格的上市标准而更值得信赖。美国民间机构资本市场监管研究会(Committee on Capital Markets Regulation)对比了那些在本国股市与美国股市同时上市的外国公司,其股价与每股帐面值之比通常要高于其国内只在本国股市上市企业的这一比率。投资者之所以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在美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企业因为能达到美国严格的上市标准而更值得信赖,也可能是因为投资在美上市股票的资金更多这一缘故。 

在美国的华尔街的投资者能够分享到投资中国优秀的在美国上市所给他们带来的价值和利益的同时,我们却发现中国的投资者却无缘于这些优秀的公司,我们也同时发现我们的A股缺少能够持续保证高销售收入、高利润增长的公司,为什么中国的投资者无缘于这些优秀的中国的企业呢? 

其中的原因可谓复杂,首先,中国A股的发行机制和审批机制,阻碍了中国优秀的民营企业的上市。比如说中国的A股的新股发行市场曾经一度在停止,即使在今天的大牛市,市场上能够获得发行新股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国有特大型公司,而在美国,只有符合上市条件,5-6个月就可以完成从准备上市到最后IPO。其次,中国国内的A股缺乏对管理层的激励机制,美国的期权制度等曾经一直在中国的资本市场是个敏感的词语,再其次,中国的市场对公司估值水平和美国有很大差异,比如美国更看中企业的增长性和赢利能力,这跟国内的投资者的不成熟的投资理念是完全不同的,华尔街愿意为这些高增长的公司付出“溢价”,即使这些优秀的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市,中国的投资者也未必会付出“溢价”,为企业的未来预期买“更大的单”。 

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的故事,远比中国纺织品、竞购美国公司等方面更让美国人认可接受,更会对中国印象大大改变。以美国式的方式,征服美国人!这就是中国的优秀企业。 

中国真正在崛起了!但我们还是不得不遗憾的说一句,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能够分享这些在美国上市的优秀中国公司的高增长多带来的投资价值呢? 

中国企业三地IPO基本指标比较(2005年度) 

香港 

美国 

新加坡 

2005年境外融资比例 

93% 

5% 

2% 

2005年IPO平均单笔融资排名 

第一 

第二 

第三 

2005年发行价格(平均PE值) 

13.22倍 

45.65倍 

6.83倍 

企业特点 

综合类 

通信/IT 

环保和医药类 

行业偏好 

国企和民企 

国企和民企 

民企为主 

平均上市成本(占融资额比例) 

1000万港币以上;创业板10%左右,主板15%以上 

15%以上;最高 

6%-8%最低 

(资料来源:清科)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