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离开地方、离开人。一离开,就会对,一离开就开始想念馄饨面。”喜欢不断离开的张智强在10多年前大学毕业时,就养成了旅行做功课的习惯,他喜欢把LET’S GO的攻略资料剪贴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还在那个本子上画下了他的第一张酒店平面图。10年之中,他对酒店的痴迷一刻不减,甚至达到走火入魔的程度。外出公干的一切酒店选择他都郑重其事,对某些大师级的酒店,他从计划追到开幕,由诺曼?福斯特等18位国际建筑师设计的马德里Silken Puerta America酒店,一度成为他的DREAM PLACE,“我很早就知道这个酒店,所以很紧张,几乎是专程去了一趟。最后把时间定在6月初。启程前2、3天前酒店说还是住不了,可是他们说真不好意思,以后我们请你免费住吧。所以我最后免费住了5天。”
像这样“追”酒店,已经成为张智强生命中占去1/3时间的例行生活方式。“如果只有一间酒店选择,我会要求每天住在不同的房间;时间充裕的话,我喜欢从一间酒店搬到另一间酒店,多多益善。每次花半天的时间画完酒店平面图再拍照,然后再仔细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我现在通常两天才搬一家酒店。”
张智强早已成为朋友之间的酒店专家,任何一个地方,他都可以推荐最好的酒店。在朋友之间越专业,他就越不放弃自己找乐——他最近迷上寻找价钱不贵但是很棒的酒店。怎样才是不贵呢?“纽约巴黎和伦敦一直都很贵。巴黎从前不是很贵,但是现在贵起来,伦敦是永远都很贵。我最近找到两三间价钱在100英镑以下的酒店,那就很不错了。比如伦敦的Hoxton 酒店,老板Sinclair Beecham是大名鼎鼎三明治快餐连锁店Pret-a Manager的创始人,他花大价钱开的Hoxton,地处伦敦市中心,居然也打出和他的快餐一样实惠公道的口号,睡床电视都是名牌不说,上网免费,早上还有一个精致纸袋提供免费早餐挂在门外!而酒店房间价格59英镑!”
酒店也给了张智强很多设计灵感,他自己的设计项目就常以实用有趣为特色。某日他发现,连他自己30多平的家都越来越像一个酒店标准间,但是这个家居却绝对不乏味。
“近年来家、服务性公寓、酒店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未尝不是讲求灵活和高度可变性的时代的一种见证。‘设计’酒店的‘设计’性也值得我们重新思量,打着‘设计’名头的酒店也不乏冒牌货,位置不好叫自己design hotel、房间很小叫自己bantique hotel。其实,什么东西都有设计,老的酒店也有设计的,100多年前就有设计型酒店,1962年,意大利托斯卡纳已经开始修圣皮亚托酒店,这也是我出生的年份。所以我不喜欢酒店加什么定语。”
“酒店住得越多我越觉得,有些东西不需要过分设计,多功能多变化多灵活性,令住客在短时间内便知道如何使用房间设施,干净整洁是基础。挑选酒店的时候,可以看看老板是谁,通常质素高的老板,酒店也不会差。现在很多从前开饭店,有名的主厨也开始做酒店,所以他们就会很懂酒店经营之道。更不用说那些时装设计师的酒店,AMANI已经开了一段时间,VERSACE、FENDI也刚刚开,酒店已经变成一个普遍的题目。”
多年来的酒店痴迷,也令张智强体验到身份混搭的乐趣,“起初是《明周》找我开设一个hotel as home的专栏,渐渐地,很多人将我当成设计酒店专家,也有财力雄厚的杂志社以高价购买我拍摄的酒店照片,所以我现在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建筑师,我也同时是旅游者和记者。”就他看来,目前酒店有些很有意思的发展趋势:酒店的房间越来越小,他在伦敦住过的一间1C hotel,房间中不过一张床一个卫生间,甚至没有窗子,但是价格也公道,房价才20多英镑一天;任何房间都可以变化成酒店的一部分,譬如他在米兰住过的一间酒店,到达当日被告知房间已满,但在离酒店5分钟,另一栋大楼的某一个地方,也有一间属于这家酒店的客房,“我在那住了一夜,起来觉得很可乐,因为周围都是住家,而我住在酒店!”
延伸阅读:《酒店,家的感觉——住进世界38家设计型酒店》 作者:张智强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简历
张智强:香港知名建筑师,首位获邀参加2000年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香港建筑师。代表作包括“长城脚下的公社”之“箱宅”、日本歧阜县公共房屋第二期设计、香港百老汇电影中心等。
- 澳门金龙酒店今日上午发生爆炸 13人受伤 2011-07-26
- 7天酒店首启并购 收购华天之星追赶如家 201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