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供稿 > 政治政策 >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中国发展报告2007》 农村贫困线标准亟待调整
导语:9月25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京发布《中国发展报告2007:在发展中消除贫困》该报告以反贫困为主题,第一次提出,调整中国使用30来年的贫困线划定标准。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中国发展报告2007》 

                     农村贫困线标准亟待调整 

本报记者王延春供网络稿件

9月25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京发布《中国发展报告2007:在发展中消除贫困》该报告以反贫困为主题,第一次提出,调整中国使用30来年的贫困线划定标准。

该报告梳理了中国贫困问题的历史和现状,介绍了反贫困的国际经验,分析了当前贫困的特点和导致贫困的种种原因。并在全面评价中国扶贫政策效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报告认为,原有的以“维持生存”为基本出发点的农村扶贫线已不足以反映农村居民在发展自身能力方面(主要是在健康和教育方面)的基本需要。因此,报告提出了包括医疗和教育基本需要在内的发展贫困线的概念。这比原有的贫困线包括的范围更大,也更符合我国未来的扶贫目标。“目前依然使用的贫困概念、标准是适应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发展水平,现在亟待调整。”贫困问题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李实教授表示。

因此,报告建议,争取在下一个扶贫十年计划中启用新的扶贫标准,并以此制定新的战略与规划。

报告第一次对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扶贫政策进行全面评估,报告认为在资金和项目管理上部门间协作欠缺,改善扶贫工作的政府治理将是提高反贫困效果的重要方面。中国在反贫困中采取的政府主导模式使得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容乐观。下一步应考虑把分散在各部门的扶贫资源整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使用。

报告发现,目前农村致贫主要原因是健康、教育、医疗方面的缺失,城市贫困主要是就业不充分,以及健康、教育和公共服务缺失的问题。

报告认为,消除贫困更有效的手段是,今后开发式扶贫政策应当更多地从生产性开发转向人力资本的开发,通过教育、就业培训、健康保障等措施来提高人人力资本水平。同时,社会保障制度将在反贫困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报告对未来扶贫方向提出九条建议,比如,建立发展贫困线,调整长期扶贫目标;建立合理的信贷扶贫体制及金融部门的参与方式;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改善农村医疗服务,发挥民间组织作用等措施。

《中国发展报告》是中国发展基金会组织研究和定期发布的系列研究报告。《中国发展报告2007》是一个以贫困问题为主题的报告。据悉,该报告自2006年初启动,王小鲁、李实、汪三贵等一批国内知名扶贫问题专家,历时一年半时间撰写而成,其间,专家到云南、安徽等贫困地区调查,写成25个报告。

据悉,中国目前农村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目前的2000多万,贫困发生率从31%下降到2.5%。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