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盛智:只做“ONLY ONE”
导语:

  

前言:把虚拟的小说世界和真实在一茶一坐体验的生活结合起来,一茶一坐不应该称为”餐饮业“,而应该称为“人与人亲密关系的创造业”

2006年情人节在北京第一家分店开张以来,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一茶一坐复合式连锁休闲餐厅陆续在北京的8大商圈布局11家门店,而且每家都锁定时尚白领密集的高档商场和写字楼。而在5年前的上海,这个从台湾“漂回家”的一茶一坐第一家分店刚刚在大陆成立,现在的上海则有近30家一茶一坐分店。 

 2006年,一茶一坐的营业额是1900万美元,2007年预计是3250万美元。2005年接受首轮融资后,一茶一坐开始大规模扩张,到2006年底,完成第二轮1068万美元融资。 

先利其器 

标准化是中餐连锁经营的第一道门槛。 

2001年就任总经理后,林盛智在一家门店都没有开张的情况下,一茶一坐占地400平方米的中央厨房在上海开始运作。“按照西餐连锁的标准,开发中餐的制作流程”。 借鉴麦当劳的中央厨房模式,一茶一坐逐步摸索出一套食品加工、保鲜储藏及还原加热的工艺流程。在餐厅内,没有厨师,只有熟知操作规范的厨工,将半成品进行简单的加热、组合,即成为标准化美味。 

“我们有专门的食品研发团队,刚成立时试验了上千种菜品,最后只有17种入围。随着积累,我们的菜品也不断的增加,都经过精挑细选、用严格的标准化生产。为了保证健康和美味,一茶一坐的食品坚持不添加味精。标准化也严格到20只老母鸡熬120盒鸡汤,这些数据也是我们反复试验得来的”。 

为了使肉类更有口感,一茶一坐从台湾买来能给肉品“按摩”的机器,统一采购回来的猪牛羊肉等,都会在这样的机器上过一过“反复捶打的瘾”,到顾客口中时,会显得更加松嫩可口。 

除此之外,茶自然更是林盛智的“主打品牌”。在融现代风格与传统中国元素为一体的空间设计中,一茶一坐努力营造家的温馨与归属感。“一杯茶,一份心、一瞬间、一份缘”。在一茶一坐的“专属的喝茶空间”,顾客不但可以从名目繁多的茶单上选择一口上等香茗,还可以将自己的茶与茶壶寄放在店中,随时取出与朋友分享。“一茶一坐要做的不仅仅是提供一个美食与舒适温馨环境的场所,更是一个发扬中国餐饮与茶文化,促进都市人真诚交流、沟通的空间”。为此,一茶一坐专门办了一个“品茶教室”,免费为“茶友”们提供一个学习探讨茶文化,互相认识的交流场所。 

不做“NO.1”,只做“ONLY ONE 

回顾2007年的发展,除了加速新店扩张和“苦练内功”,一茶一坐还投资出版一系列音乐专辑、主题故事书籍等产品,配合品牌形象,大打文化营销牌。 

为此,林盛智和他的团队可谓是用心良苦。从“茶之恋”到新近推出的“东方美人”系列活动,一茶一坐也希望把音乐和文化内容融入顾客的消费体验当中。 

“我们做的是感动营销、文化营销,让文艺作品拴住人的心,把餐饮淡季变成旺季,把虚拟的小说世界和真实在一茶一坐体验的生活结合起来。 

“不单纯提供吃的东西,它更注重提供一个生活片刻,恋爱约会、亲友聚餐、商务洽谈、休闲都可以在这里度过。所以一茶一坐不应该称为‘餐饮业’,而应该称为‘人与人亲密关系的创造业’”。 

林盛智之所以如此执着与一茶一坐这样的定位,与他早年在麦当劳里工作的5年经历是分不开的。“当我在‘麦当劳叔叔小组’里感受到那种能够传播真诚、亲近的欢乐氛围的时候,我想我们中国也该有一家这样的企业”。 

今天的成绩,林盛智归功于团队的努力,犯的错误,他自己勇于承担。“其实今年有好几家新店的店址没有选好,是我的失误,这段时间也在积极调整。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中庸的人,一茶一坐不一定要做行业里面的‘NO.1’,但我们一定会做行业里的‘ONLY ONE’,做出自己的独特价值。”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