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海德堡
张晶
2007-12-22 14:39
订阅

和海德堡的相遇是一场意外邂逅,因为那完全在我们的既定日程之外,却在此次德国之行中投影下最曼妙的回忆。

争分夺秒的在日落前抵达,无限好的夕阳为这场相遇又增添了几分浪漫。莱茵河三大支流之一的内卡河穿城而过,两岸山谷郁郁葱葱,红色哥特式建筑鳞次栉比,让人刹那间恍惚是漫步于威尼斯。

和水结缘的城市在德国为数不少,莱茵河畔的波恩、杜塞尓多夫,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但是任何一个城市似乎都无法和海德堡相提并论。这是个迷人到让歌德“把心遗落在此地”的城市,又可以讲述太多的故事。当我们沿着山路踏上寻觅古堡废墟之路时,陪同的导游抛出了一个两难的选择,听故事和中国人最热衷的拍照。多少有点思想的记者们当然倾向于前者,于是导游开始眉飞色舞的把人们拉回了中世纪,在这座知名的选帝侯都城,曾经生活过的王侯包括艺术细胞极其丰富的奥特海因里希和不幸的‘冬王’弗里德里希五世……。

不过如此天然的拍摄背景实在让太多人难以割舍,导游到后来不得不一再催促,而队伍也终于走散。穿过那扇著名的“伊丽莎白门”,这是弗里德里希五世为了讨情人的欢心,一夜之间下令工人建立起来的,后来也被称之为“爱情之门”,可以看到最为震撼的七米厚的巨岩成墙,被一分为二,一大半稳稳站立,一小半坍塌,但却斜靠在站立的石壁上,倾而未倒。总以为华美才会让人震撼,但古堡的破败同样激荡人心。特别是当这种破败都会让人感怀不已的时候,更会对昔日的华美充满想象和憧憬。

城堡顶部的酒窖中有一直硕大无比的酒桶,可盛22万多升的葡萄酒。传说一个名叫佩尓其尤(Perkeo)的小矮子,专门看守酒桶,嗜酒如命,以酒代水。甚至到最后,因为身体形成依赖,有一次在喝水之后,反而暴毙而死。还有人说他的名字也有典故。曾经有人问他可以喝光桶里的酒吗?他慢悠悠的用法文回答,“Perché no(咋不能)?”这也就随之成了他的代号。不过如今安放酒窖的地方改成了一家正宗的法式餐厅。到达城堡的时候,恰逢一对新人在这里举行婚礼,在古堡结婚,想必是多少女孩梦寐以求的浪漫想象。

无论是流连于古堡还是徜徉于街道上,都会有种奇妙的感觉:这里想必几百年、几千年都是如此,未曾改变。但这仅仅是感觉,好战的凯尓特人的后裔仍然让这里曾经经历炮火连天。那些连绵的战争曾经一度摧毁了这座城池,但是旋即海德堡又再次迎来它的复兴。而最为人称道的是二战中的那段故事,美国军官驾驶着飞机在海德堡上空徘徊,最终实在割舍不下如此美景被人为摧毁,而没有按下炮弹发射的按钮,海德堡也终于再次幸免遇难。所以如今看到的海德堡,似乎不单单是当下的海德堡,而是看到了几百年,几千年。相比国内翻天覆地慨而慷的变迁,这样的变显得那么悄然无息。

海德堡古堡的山角下,座落着德国最古老的大学——海德堡大学。海德堡大学的校长彼得?霍默尓霍夫博士曾经说过,海德堡没有大学,就像罗马没有彼得教堂一样不可思议。这座拥有15万人口的德国城市,海德堡大学的学生就多达3万人,而其中留学生的比例就占到20%,在世界范围得到的认可可见一斑。美国《时代》周刊曾经列出“世界50所知名大学”,海德堡大学作为唯一一所德国大学入选。不过现在的学生想必比起当年要乖巧得多。那个昔日的“禁闭室”的牢房如今也不过仅仅作为来陈列。

曾经任职于这所大学的学者名字更是如雷贯耳,哲学家黑格尔、经济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和哲学家雅斯贝尓斯。这也是海德堡人最引以为傲的地方。很多时候,在这个大师缺乏的年代,虔诚和敬畏成为了稀缺品,所以当何兆武老先生在《上学记》中描述西南联大和“大师”情结时,人们便开始感怀,后来又转而怀念80年代,那种沙龙式的文艺生活。这也就使得来到海德堡,这样一个大师云集之处,多少带有些朝圣的味道。国内已经翻译过来的《海德堡岁月》一书,作者尼古劳斯?桑巴特在其中描绘了大师群像,讲述了与大师相遇的快感。“来到海德堡,踏进一个科学与文学的世界,师承当代文化社会学宗师坷尔弗雷德?韦伯及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旁听魏茨泽克讲弗洛伊德;因缘际会拜访阿多诺和霍克海默;朗读托马斯?曼和布莱希特的作品;在图书馆阅读黑格尔、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参加读书会,念赫塞的《玻璃珠游戏》等;陶醉在王尔德、萨特的作品中;和师友长篇辩论‘德国问题’;还有不可少的办刊物、写文章、泡酒馆、谈恋爱等,他们寻求也实践‘海德堡精神’,向成为‘知识公民’迈进。”这样的感受真让人觉得活了几辈子。

提起海德堡,绕不过去的就是“哲人之路”,它位于内卡河的北岸,和古堡遥遥相对。这又再次印证了海德堡的大师气质。传说康德每天下午徜徉于此,思考人生和哲学问题。

这样的匆匆一瞥,已经迥然于之前在其他德国城市的感受,看似欧洲古旧小镇的遁世生活,却依然不乏现代文明的身影。古堡田园和高科技园、浪漫主义者和诺贝尔奖得主、古桥头的“铜猴”和印刷媒体学院前的奔马,海德堡就是这样把所有的不同融而为一。

不轻易夸人的歌德,称这座城市“有点儿绝的”,马克吐温,这个很务实的密西西比领航员,写她为“极致的美”,英国现代水彩大师威廉特纳用迷人的色彩勾勒出城堡、石桥和内卡河谷。

同行的一位摄影师,曾经有过三个月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他在归国后感怀海德堡的文字中写道,“海德堡人历来在古堡历史的审视下生活,同时也不断地审视着古堡的历史。这个大半倾圮的欧洲小城,仿佛从中世纪走来,与现代文明交相碰撞,不想却成为一曲令人难以忘记的田园诗篇。”

而海德堡,终究是永远说不尽的故事。

相关新闻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