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破发是好事
导语:

太保破发是好事,好就好在让我们认清了股市的形势。

太保破发打败了新股不败神话。让普通投资者出了一口恶气倒在其次,所有人更加理性,认识到估值不合理必然被打回原形,认识到网下配售同样存在风险,在牛市时候众矢之的的新股发行机制,应该通过估值体系的回归回到本来面目。

笔者从来不主张改变新股发行机制,我国新股发行机制改了许多次,怎么改怎么错。这主要是市场估值系统出了大问题,当市场热到鸡犬升天的时候,垃圾也能卖出黄金价,这导致新股不败,或者不敢发新股的反常情况屡屡发生。2007年新股网上申购的累计收益率达19.5%,仅网上参与申购中国石油的单次收益率就达3.3%。但随着参与打新股的资金越来越多,新股赢利到达平均水准,最终出现破发。扣除申购太保的成本,获得网下配售的442家机构,实际上已经损失了2亿元以上。这说明,只要没有类似于零成本大小非式的制度性输送,而是向所有资金公平地畅开交易大门,市场最终会回归到均衡的赢利水准。

太保破发说明大盘蓝筹股的制度性圈钱遭遇阻击。大盘蓝筹股这两年高溢价发行,将多数投资者捆绑在深沟中。太保以30元的价格发行A股,市盈率35.84倍;中国人寿A股发行价18.88元,市盈率97.8倍;中国平安A股发行价33.8元,市盈率76倍——太保貌似市盈率并不高,却成为本轮行情启动以来的首支破发大盘蓝筹股。看起来就像是讽刺,中石油声称还利于民,却将99%的散户套在了高岗上,太保以低市盈率发行宣布派发圣诞礼物,却连网下配售的机构投资者都割肉而逃。看上去就像一场传销游戏,几份建议买入的分析报告就将圈定了接盘的下家。

太保破发还说明,A股与H股定价权之争A股暂时处于下风,打碎了由A股为H股定价的迷梦,但蓝筹股接近破发底线,也说明A股到达底部。

A股与H股之争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以往先H后A的发行方式,使中石油等公司成为H股股东的挤奶器,而成为A股投资者的抽血机。如实行先A后H的中国人寿为例,先以低价发行H股,发行A股之前,H股股价发动了长期的大力抬升行情,以确保H股投资者获得高额收益,实际上是让A股为H股投资者抬轿;而太保是先A后H的公司,A股市场以高市盈率发行,太保曾经发出豪言,表示H股的发行价不会低于A股的发行价,这就需要众多抬轿的资金。

太保的H股上市不能输,不排除国家队资金逢低介入的可能性。中铁建就是如此,其A股发行价格为每股9.08元,而H股招股价区间为每股9.93至10.7港元。为确保发行成功,中铁建A股价格被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H股上市之时则有多空双方的激烈战斗。太保在招股说明书中透露, H股发行价格将不低于此次A股发行价格,为了确保H股的成功发行,已引入李嘉诚等战略股东,这一切都表明,中国政府意在将A股与H股的定价权一并收回。通过在两三年内迅速做大大型上市公司市值,做大人民币资产,通过A股与H股的价格争夺战,我们闻到了金融战争的硝烟。

由于港币属于非主权影子货币,H股的定价权仍在美元投资者手中,要夺回H股的定价权,就意味着内地与香港的货币与金融资本市场合并的步伐在加快,其速度有可能快到出乎我们的预料。

太保破发还表明,那些享尽优惠政策的大型机构并不是金融政策的真正护卫者。机构成为政府金融战略的反对者,中国太保A股IPO的联席保荐人中金公司和瑞银证券在战略配售股上市首日,中金公司旗下营业部却成为中国太保砸盘的主力。3月21日,中金公司出具题为《中国平安寿险业务盈利空间受到挤压》的报告,预测中国会计准则下,中国平安2008年的净利润将同比下降43%,将中国平安的评级下调至“中性”。而在太保破发的同一天,中国人寿首席投资官刘乐飞周三在该公司业绩说明会上称,公司今年将减持手中所持股票,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熊味”。如果他们希望股价继续下跌,在国际市场企稳时,与外资共同占有A股市场,这将是可怕的损害国民利益的阴谋。

只有希望公司能够成长带来回报的投资者,虽然怨声不绝,却无可奈何地用资金坚守着这一方自己的市场。

注:股市惨淡,银行系首只QDII清盘,显贵的大蓝筹破发,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其他情况呢?不明外资增加。商务部的数据显示,贸易顺差的确较此前有大幅下降,前两个月贸易顺差分别为195亿美元和86亿美元,而去年全年月均贸易顺差是218亿美元,同期FDI(外商直接投资)分别达112亿美元和69亿美元。据此计算,1、2月外汇储备增量分别为当月贸易顺差和FDI之和的约2倍和3.7倍。人民币资产在下降,人民币本身成为最大的资产,如果手上有资金,配置美元与人民币吧,美元略少,以应对经济周期的冲击。

2月初,日本瑞穗实业银行通过本国媒体宣布,将协调组织中日8家银行共同对中国中信集团(CITIC)旗下的中信资源融资2.8亿美金,签字仪式将于近期举行。据悉,这项银团贷款的基干业务由瑞穗实业银行和中国政策金融机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共同获得,瑞穗负责实际融资业务的操作。其他融资方还包括三菱东京UFJ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中外大型商业银行。

在熊市的烟幕背后,抢占中国高地的工程持续进行中。

(文章来源:3月27日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