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的原点和方向
导语:经济观察报 记者 沈威风 每一场并购案的背后,都有两个以上的身影,比如所有人都认为还没有落幕的微软和雅虎的并购案,Google的CEO已经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表示,很高兴雅虎没有落入微软的魔爪。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沈威风 每一场并购案的背后,都有两个以上的身影,比如所有人都认为还没有落幕的微软和雅虎的并购案,Google的CEO已经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表示,很高兴雅虎没有落入微软的魔爪。而这一次,以静悄悄的方式吓了所有人一跳的,是并购场上的老手惠普,它在5月12日发布的一项声明中表示,计划以1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IT服务公司 ElectronicDataSystemsCorp(EDS)。很显然,在赫德的领导下顺利完成并购康柏、把戴尔踢下PC市场NO.1的宝座之后,惠普重新捡起了转型IT服务的老战略,剑指IBM的意图清晰可见。虽然IBM不像新贵Google那样沉不住气,至今没有对此发表意见,但是华尔街对惠普这桩“谈判已经接近尾声”的并购案,态度算得上疑虑重重。和所有的并购故事一样,声明一出台,惠普的股价应声而落,从接近50美元的高位急挫至46美元附近,跌幅达5%。收盘时虽然有所回升,但第二日,也就是5月13日,开盘即又跌至44美元左右,最低更一度下探至43.5美元左右,最后收于44.27美元。

这种场面几乎在每一次并购开始的时候都会上演,因为巨额资金并购通常也意味着孤注一掷,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进行通盘考虑,却未必能很快收到效果,甚至在短期之内只有坏的效果。

EDS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

同样,和所有的收购故事一样,被收购的一方股价快速上扬,当日EDS股价从19.5美元猛涨至24.34美元报收。

但是让华尔街的投资者们忍不住要皱眉的一个事实是,EDS自2001年开始,其利润的平均增长率只有2.8%,去年收入增长为零,过去18个月股价下滑了30%,虽然趁低吸纳是资本市场的一条黄金法则,但是令人惊异的是惠普打算为这家公司支付32.5%的溢价。

EDS由罗斯·佩罗(H.RossPer-ot)于1962年创立,一度在政府和大企业的商业技术市场上拥有领先地位,但是从2000年开始,这家公司受到来自印度IT公司崛起的强烈挑战,后者能够以更加低廉的价格提供同样的服务,结果是这几年EDS的发展变得非常缓慢。当然,这家公司也在试图做出改变,开始在海外雇佣员工,还买下了一家印度公司MphasiS。但时至今日,这家印度公司仍然独立运作,拥有自己的销售队伍和客户群。同样,EDS可能也是为数不多的三分之二的员工在美国本土工作的IT公司。

另外,服务业务运营利润率很低,EDS仅为6%,惠普和IBM分别为10%和11%。无论如何很难想象惠普要花高价收购一家毛利率比自己公司更低的公司,而同时EDS约有一半的收入来自政府和金融服务公司,而这些客户正面临着削减成本的巨大压力。

因此,在并购消息被证实后就有分析师质疑赫德的选择,“你本应该选择一家更小但是在快速发展的有前景的公司。”不过,考虑到与EDS同时列在赫德面前的选择是几家印度公司,如 CognizantTechnology Solutions(CTSH)和 SatyamComputerServices(SAY),赫德或许会毫不犹豫地圈定EDS,因为在惠普去年166.5亿美元的服务业务营收中,超过半数来自向其计算机、打印机、软件消费者提供的支持服务,EDS则拥有庞大的企业计算机系统管理业务和企业软件开发业务,惠普对其的收购也称得上是“强强联手”。科技企业研究公司的分析师琳迪·汉森认为,整合EDS后,惠普将获得更为平衡的服务业务,其服务业务也将更像IBM的全球服务部门。

在规模达7480亿美元的全球服务市场,IBM以540亿美元的年收入稳居第一,EDS和惠普的年收入分别为220亿美元和166亿美元。两家公司合并后的规模将位居全球第二,这一点也许是促使赫德下定决心的重要原因。


至于收购EDS之后会带来的文化冲突问题,如何留住高级人才以及如何在不裁员的前提下实现利润翻番的问题,对于已经历过与康柏整合的大风大浪的整合高手赫德来说,都已经算不上问题了。

PC不是值得留恋的战场

联想买下了IBM的PC部门,宏鸉买下了Gateway,两家亚洲IT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PC生产厂家。上个月,联想发布了最新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与苹果iMacAir争夺轻薄之王;5月13日,戴尔公司宣布为了振兴游戏专用PC业务,将放弃几款最受欢迎的机型,把重点放在它认为的重头产品线上。戴尔认为,这一新战略是戴尔更为宏大的翻身仗的一部分,因为去年戴尔整体PC销量落后于惠普,所以计划在消费PC上实现利润。

10年前郭士纳就喊出了 “PC已死”的口号,10年后这些公司还在显然已经是一片红海的产业中浴血奋战。不得不承认的是,惠普收购康柏,对于巩固惠普在电脑制造行业的地位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而这一次收购EDS,《福布斯》评论认为,这将会令戴尔遭受打击,“因为戴尔和EDS之间的关系一直很‘铁’,直到去年EDS公司引入了惠普公司做为其第二大PC机供应伙伴,两家公司的关系才开始削弱。而假如惠普并购EDS,戴尔和EDS的合作关系无疑将破裂。此外,惠普凭借这笔交易还为其服务器找到了巨大的销售渠道,而Sun也将深受打击。在高端服务器市场,惠普和Sun公司将一直是竞争对手。分析家称,尽管惠普和EDS合并后,依然会有用户选择Sun公司的服务器,但是这笔交易为惠普进入高端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然而,惠普此举的主要目的,恐怕并不是为了打击戴尔这么简单。更重要的,也许它希望自己不那么像戴尔。

3年前很多人不知道马克·赫德的名字,那时候惠普更多的是和一位名叫卡莉·费奥瑞那的女人联系在一起。是她一手导演了惠普与康柏的惊天并购案,在之后整合的过程中遭遇种种困难而被董事会踢出局。之后,赫德浮出水面并很快成了华尔街的宠儿,他在3年的时间里,依靠削减成本和提高营收的措施得力,不仅成功完成了与康柏整合这一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通过许多次小的并购,让惠普的利润得以迅速提升,超越戴尔重新成为PC行业的老大,利润更是超过了IBM,成为IT行业最大的公司。毫不夸张地说,是赫德再造了惠普。而此役中,让投资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控制成本的能力,上任伊始裁员1.45万员工的计划令华尔街对他刮目相看,也为他自己赢得了“成本杀手”的美誉。

然而这一次收购EDS的计划,令投资人对赫德的判断力和管理能力的信心开始动摇。事实上,费奥瑞那当初给惠普定下的战略方向,即是转型成为一家像IBM一样的IT服务公司,但是在2000年,她却鬼使神差地放弃了普华永道,而选择了康柏这家致力于电脑PC、手持设备、企业级服务器产品线的巨无霸公司,还把自己拖进了企业整合的泥淖。那边厢却让IBM以超低价捡了个大便宜,买走了普华永道。时至今日,IBM已成为高端咨询业务方面的强手,而惠普在这方面仍然薄弱,不能不说是当日一招错棋拖的后腿。

也许,费奥瑞那的接班人赫德在完成并购、重新带领惠普走上高峰的时刻,决定在EDS的股价低点出手,是一种亡羊补牢的行为。1998年,郭士纳就意识到,随着竞争者的增多,PC制造业的利润增长空间只会越来越小;而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器管理和数据处理服务才是新的生财之道。那一年,郭士纳喊出了著名的“PC已死”口号,并在随后开展了一系列的部门削减工作。从此,IBM这只大象摆脱了镣铐,跳起了轻盈的舞蹈。可是,差不多与郭士纳同时意识到需要转型的惠普,却整整浪费了六七年的时间,才再一次站到了起点,再一次开始了对IBM的追赶。

选择这个时刻重新站到原点,或许是因为赫德认为,在他的领导下,惠普已经重整完毕,又一次进入平稳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时候为未来做出调整了。5月21日,惠普发布2008年第二财季财政报告,公司共实现净利润20.6亿美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17.8亿美元,收入增长11%,至282.6亿美元,而净利润增长了16%。以惠普这样的巨型公司来说,能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想必也是这位在投资者眼中惯于稳扎稳打的保守人士突然做出这个大胆而戏剧化决定的一份底气。

只是,赫德不是郭士纳,他还需要向世人证明,他不仅是管理大师和成本杀手,他同样能引领巨型公司进行战略转型。而惠普则需要向世人证明,费奥瑞那的幽灵已不在公司内徘徊,他们已经有信心再次面对两个巨型公司整合所带来的阵痛。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