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刘许川 最近深圳市在政府网上发布的《深圳近期改革纲要 (征求意见稿)》引起各方广泛的关注,尽管全体国民奋起抗震救灾的新闻占据了近一时期的主要版面,但深圳改革纲要仍一时成为舆论焦点。
这是一份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文件,其中试行区长差额选举,待条件成熟时进行市长差额选举,成为这份改革纲要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内容。相关评论认为深圳差额选举体现了民主精髓,政改措施令人眼前一亮。而最早公开发表纲要内容的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称之标志了经济特区的又一个改革元年。
纲要被看成是去年底以来广东推动解放思想运动的一个成果。思想解放运动的发起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纪汪洋年初在深圳考察时说,深圳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不搞政治特区,给出了深圳政改的路径。
对深圳政改试验的呼吁起于今年初的深圳“两会”,但如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讨论却大多停留在概念层面,没有一种成熟的方案可供选择,或者说出于谨慎原则,人们对具体的目标和实施方案并未能进行深入的讨论。但政协会议上传出消息,几十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要求中央授权深圳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先行试验。
现在,深圳提出的这份改革纲要可以看作是对“两会”提案的响应。该纲要较为全面地提出了推进民主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选项,其他还包括:党内选举引入竞争机制,扩大基层党组织直选范围,在市区两级党委选举中允许参选人在一定范围内竞选,党内重大决定无记名票决,部分区人大代表直选,引入香港廉政公署模式,市区部门一把手公推公选、建立城管警察等。纲要中提出以扩大民意基础为改革方向。
舆论对这份改革纲要的落实充满了期待,深圳提出以三年为期实现纲要的改革目标,这是一个较为务实的安排。与五年前深圳提出的“行政三分”改革方案相比,这份纲要涉及的实际利益面大为缩小,意味着改革者希望改革方案可以平稳实施,同时改革的深度却超越上次,改革方向更接近于制度层面。
有意思的是,这项改革纲要在深圳的舆论层面并没有得到强烈的反应,甚至与2003年的“行政三分”改革动议在市内引起的轰动不可同日而语。但那次以打破部门利益格局为目标的行政体制改革,在得到了广东省委批准和中央编办的支持之下,轰轰烈烈讨论一年之后仍然意外搁置。
民众反应平淡当然与改革的涉及面有关,改革纲要甚少直接涉入民众政治生活。以区长差额选举为例,实际上并没有提供民众更多的参与机会,因为区人大代表并非直接选举产生。纲要提出的进行部分区人大代直选是一项进步,但并未给出直选代表占全部代表人数的具体比例以及参选代表的范围。这样自然使市民认为政治生活仍距离遥远。
一个网友发表的对深圳政改的期待是这样的:区人大代表由百姓直接选举;进一步,深圳市人大代表直接选举:进一步,区长和市长都由直接投票选举。基于候选人由党委研究决定,相信深圳的试验动摇不了党的领导地位。同时县区级人大代表以监督为主,不涉及立法,直选也不会动摇国家的根基。
这是一个朴素的期待,而对于执政者来说,用一个城市做试验是风险可控的选择,同时也提供了一种与香港正在进行的政改路径不同的选择。
豪无疑问,与五年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相比,此次深圳政治体制改革方向更为明确。同时采取了更为稳妥的渐进方案,提高了方案落实的可行性,因此应当给予更高的评价。当然,对深圳来说,能否在三年试验的基础上朝着既定的改革目标有效推进,将最终考验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