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时代新媒体艺术大展
导语:“身临其境”讨论人与自身的关系,“情感数字”讨论人与机器的关系,“现实重组”讨论人与现实的关系,而“无所不在”则讨论人与社会的关系。

网络版专稿 记者 冯娟 进入中国美术馆的大门,一座荧光红色的旋涡状矩阵让人立刻置身于神秘的空间中,你也由将从此开始一场奇妙的艺术之旅。

“身临其境”、“情感数字”、“现实重组”和“无所不在”,这是本次新媒体大展的四个主题,探讨的核心分别是四个不同的问题,“身临其境”讨论人与自身的关系,“情感数字”讨论人与机器的关系,“现实重组”讨论人与现实的关系,而“无所不在”则讨论人与社会的关系。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次展览最大的感受是新奇,体验性强,你可以把自己按在屏幕上复制出另一个你。你可以对一个人造的大脑袋自由提问。而更让你惊奇的是,大部分作品都会“动”。一不留神你会遇见勺子在杯子里跳舞,假如你在作品《声音绘画》上信手涂鸦,四周的音箱会随着你的笔迹奏出音乐,而那边还有一个抚摸着一害羞就会出汗的《情感动物》。这几乎是一个巨大的游乐场,你从来不会遇见这么好玩的展览。

正如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所言,“这更像一个集合了多个展览、极具互动性开放式的公共教育项目。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近100位艺术家参加了本次展览,这样形式的展览非常少见”。

无论是从材质媒介的运用上,还是从对于科技的理解上,本次展览都是正规美术馆层面目前为止世界最大规模的一次新媒体艺术展。旧金山博物馆和惠特尼博物馆举办过的类似展览,都不能出其右。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新媒体艺术家携作品参展,其中年纪最大的是已80高龄的蔡文颖先生,而最年轻的艺术家则仅仅26岁,年龄跨度非常大,这也更凸显本次参展作品的多元化。

展览突出了鲜明的主题性和学术性,围绕四个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主题,作品涵盖从远程信息处理到生物文化混合;从感应机器到衍生系统;从机器人的介入到影音的壮观景象;从融入式环境到纪念标志性结构。这些作品突出展示了最前沿的艺术想象力,同时提出了对文化产物的最新感知,并反映和批判了一个以技术凝练渗透为特征的当代社会。许多展出的作品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与观众见面,其中参展的华人艺术家有蔡文颖、徐冰、缪晓春、许仲敏、吴珏辉、杜震君。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