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基金6月鏖战银行保险股
导语:

投资者报(记者杨秀红)伴随着股指迭创新低,市场期待的“红六月”落空。

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华夏基金和大成基金成为这场多空战场的主角。

6月基金净卖出

指南针TopView赢富数据显示,6月份基金合计净卖出24.42亿元。

在6月份的20个交易日中,基金减仓前5名的板块为有色金属、水泥、通信服务、餐饮旅游和热电板块,减仓金额在3亿元至9亿元之间,主要减持个股包括江西铜业、承德钒钛、海螺水泥、中国联通和国电电力等。

基金增仓前5名的板块为电力设备、煤炭炼焦、西药、土木工程和运输物流板块,增仓金额在5亿元至10亿元之间,主要增持个股包括大秦铁路、中国铁建、天威保变、特变电工和S哈药等。

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6月1日至6月9日大盘横盘整理期间,基金合计卖出58.91亿元。而此后大盘破位下跌的6月10日至6月30日,基金却合计买入了34.49亿元。

华夏成为6月最大多头

在股指连续下挫、基金鏖战于A股市场之时,华夏基金以124亿元重磅出击,成为市场上坚定的多头。

回顾华夏基金前一时期的操作风格,自4月24日印花税下调政策利好引起的反弹行情直至5月底,该基金旗下的所有偏股型基金全部采取减仓的策略,一度成为市场中做空的主力之一。然而进入6月份,尤其是在6月10日暴跌之后,华夏基金却调整了投资策略,迅速空翻多,一举成为市场多头的领军人物。

指南针TopView赢富数据显示,在6月份代码为0945的华夏基金净买入69.73亿元,资金相对流入度为0.44,雄踞A股市场净买入第一席。

在大盘由盘整转向破位下跌的这段期间内,华夏旗下基金做多123只股票,做空51只股票。其做多板块主要包括银行、保险、通信板块等,做空方向则集中在钢铁、石化和医药板块。值得关注的是,在6月份的20个交易日中,华夏基金共计增持10.53亿元招商银行和9.62亿元中国平安,这两只股票也由此成为华夏基金6月份增持最多的个股。

与大量增持银行保险股相反的是,华夏基金大幅度减持了钢铁石化股。在6月份的20个交易日中,其减持前5只个股依次为宝钢股份(-10.79亿元)、武钢股份(-9.23亿元)、中国石化(-7.77亿元)、中国石油(-3.17亿元)、浙江医药(-2.03亿元)。

此外,近期紧随华夏基金一起做多的博时基金,在股票的选择上也与华夏大致相似,其在6月份合计净买入5.22亿元的招商银行,卖出5.14亿元的中国石化。

大成做空72只个股

在华夏积极做多之际,大成基金则正在全面从A股市场撤离。

指南针TopView赢富数据显示,在6月份代码为0943的大成基金净卖出24.77亿元,成为坚定的空头。

大成基金在此期间做空72只个股。其主要做空方向涉及银行、保险、通信、地产和交通运输板块。其净卖出前5名的个股为建设银行(-3.66亿元)、中国平安(-3.62亿元)、保利地产(-3.48亿元)、中国联通(-2.55亿元)、中国神华(-2.29亿元)。此外,其卖出超过亿元的个股还包括浦发银行、中信证券、三一重工、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天坛生物。

大成基金在做空的同时,却对A股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痴情不改。贵州茅台是大成基金在6月份唯一一只增持过亿元的个股。此外,大成还小幅增持了凌钢股份、平煤天安、复兴医药、中国石化。

值得关注的是,大成基金的减仓行为与其对市场公布的看法大致吻合。大成基金曾公开指出,2008年已经没有什么投资机会,等待的是2009年的反弹。而年内就算继续有利好政策组合拳出现,市场的反弹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基金进退得失

自去年以来,华夏基金一直以业绩遥遥领先同类基金而备受投资者青睐。在2008年上半年,以华夏基金为代表的轻仓派在基金业绩上表现出众,其中华夏基金旗下的华夏大盘精选、华夏复兴、华夏行业精选和华夏成长4只基金,位列上半年基金业绩排名前20。

此外,华夏基金向来以顺势调整股票仓位的比例,来应对市场趋势变化著称。统计数据显示,排除债券型基金和被动型指数基金,华夏基金旗下的13只偏股型基金仓位都比较轻,2007年年底的算术平均值为68.3%;在2008年的1季度则减小至67.8%;至2008年2季度末,该数据减小至63.65%。

而大成基金则因其牛市思维导致旗下基金仓位过高,其业绩受此影响在2008年上半年表现欠佳。

然而,在7月份开市后的两个交易日,随着招商银行与中国平安的相继跌停以及蓝筹股溃退后中小板个股的活跃,却有可能改变这两家基金今后的业绩。

回顾6月份两家基金的操作,在短短20个交易日中,华夏基金增持金额最多个股即为招商银行与中国平安,其增持金额分别为10.53亿元与9.62亿元。其重点增持的银行保险股,在7月初又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

而6月份大成基金重点减持个股则主要为中国平安与招商银行,分别减持3.62亿元与1.45亿元,回避了该类股票下跌带来的损失。

仅以招商银行和中国平安两只股票为例,经粗略测算,6月份华夏基金买入招商银行的平均成本价为23.88元/股,买入中国平安的平均成本价为49.10元/股。以7月3日收盘价计算,华夏基金在招商银行上亏损1.20亿元,在中国平安上亏损1.68亿元。而大成基金因在6月份重点减持了上述两只股票,从而避免了0.83亿元的损失。

尽管暂时看华夏基金遭受浮亏,但投资市场向来不能以暂时得失论成败。对于基金而言,进出市场更是需要一段时间检验。就此而言,7月和之后的行情才能逐渐检验基金在大跌的6月份的抉择是否正确。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