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弱势融资700亿
导语:

投资者报(记者周涛)资金已成为中国房地产发展最主要的瓶颈,这是当前房地产行业公认的行业背景。

一直以来,房地产开发对银行信贷的依赖超过50%以上,房地产消费则依赖房地产按揭70%以上。近期,国泰君安研究报告认为,当前国内房地产行业开发性资金缺口约7100亿元。假设2008年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10%,银行贷款同比既不增长也不下降,开发商自有资金同比增长36%,则2008年房地产行业资金缺口7100亿元。

如此巨量的缺口,开发商由主要倚赖银行支持开始转向资本市场。而今年以来,股市急速下行令房地产行业融资困难重重,尽管如此,房地产开发商仍然推出诸如定向增发、公开增发、配股、公司债以及向投资基金私募融资。

根据《投资者报》数据统计,2008年以来,已有13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获得批准,总计融资金额约533.4亿元。其中,采取定向增发的包括苏宁环球(100亿元)、卧龙地产(12亿元)、首开股份(59.4亿元)、上实发展(36.5亿元)、中天城投(11亿元);采取公开增发的包括栖霞建设(33亿元)、冠城大通(20亿元)、招商地产(80亿元);张江高科和华发股份以配股的方式募集38.9亿元和26.64亿元;此外,万科、保利地产和新湖中宝以发公司债的方式计划筹资59亿元、43亿元和14亿元。

目前还有泛海建设、世茂股份,分别增发融资65亿元、75亿元等待审批。中粮地产(12亿元)、北辰实业(17亿元)正在申请发行公司债,以及深振业正在计划12亿元的配股计划。加上已获得证监会批准的融资额,房地产上市公司计划的融资额达到714.4亿元。

超过700亿元的融资已箭在弦上,但是房市、股市双双走弱令市场无法承受如此巨额融资之重。而对于部分房地产上市公司而言,银行信贷极难获取,融资是否顺利将决定各家公司短期资金链的稳健程度以至中长期的发展。根据《投资者报》记者对涉身其中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调查,融资困局波及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深振业如果配股不成,将面临资金严重紧张,招商地产增发也会面临股价大跌下融资额不够的难题,而万科在过去两年牛市中趁势增发融资约142亿元之后,聪明地在弱市中选择发行公司债,将为其展开的行业并购垫定更坚实的资金基础。

对于那些在公开资本市场无望融资,又受限于银行信贷的房地产公司而言,借壳上市是一个路径,目前预计有超过20多家房地产公司拟通过资产重组方式借壳上市,但这些公司也将面临一年之内不能进行增发融资的困局。至于IPO,无论是A股还是香港,房地产公司上市则由于管理层以及市场的原因而致数10家公司上市一再迁延。有如恒大等一时无法上市的房地产公司向投资基金的私募融资成为其无可选择之下的路径。

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广东、浙江的民间拆借资利率已超过25%,房地产市场目前价量齐跌,资金回笼速度、额度大幅下降。当前主要房地产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是否成功将决定于股市下半年走势、决定于公司过往历史与未来业绩、决定于机构投资者与广大股民的选票。而当前已披露的700多亿元融资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房地产行业未来的发展格局。

资金的短缺,促使地产企业的转型,出现了种种变局。

在保利2007年的年报中,广州、北京、重庆和沈阳的房地产销售结算收入分别占公司结算收入的31.62%、22.93%、12.44%和12%,2003年其销售收入中有97%来自于发源地广州,但到2007年已下降到31.62%。

万科核心城市的业绩同样大幅度下滑,以2007年11月份为例,在万科的老巢深圳,万科成交面积同比下降82%、环比下降29%,龙头尚且如此,其余诸公,更不足言。

从中心城市逐步转移到二线城市,已经成为一些全国性地产巨头的未来战略。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