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通胀已经来临
导语:投资者报 梁盛 茅于轼认为,缓解通胀压力,首先应该加息,同时要减少财政支出,并通过减税增加企业活力。

投资者报(记者 梁盛)《投资者报》: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中,GDP和CPI是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会呈现这种关系?

茅于轼:今年GDP的数值可能会比过去低,但还处在一个高增长的程度上。据我预计,今年CPI会有10%的涨幅。从目前来看,GDP与CPI是一种高增长高膨胀的关系。GDP的高增长已持续多年,如果政府不加治理,这种高增长将持续;如果采用强有力的手段进行治理,GDP的增长速度将会降低。

《投资者报》:2008年的雪灾和地震等不确定因素的产生,对GDP和CPI会产生什么影响?

茅于轼:1998年的南方洪灾让上千人罹难,造成的经济损失比今年更多,但从总体来看,未对GDP造成太大影响。今年,不论是雪灾还是地震,也不会对GDP造成太大影响。之前的洪灾,不但没有使GDP下降,反而使之上升,原因就在于政府救灾必定要投入大量资金,从而刺激GDP增长。但是,雪灾和地震对CPI的作用就不一样了,物价肯定会上升。

《投资者报》:今年的GDP增速会下降吗?现在是不是要防止经济下滑的时候?这种关系是否预示着中国宏观经济的衰退趋势?

茅于轼:今年的GDP增速可能会有所下降,大概在9%~10%之间。因为今年政府采取了一些不是太有利,但多少会有些效果的措施。比如,从紧的货币政策。经济下滑需要防止,但治理通胀,经济不下滑是很难的。从目前经济发展的情况看,还不能说中国经济呈现衰退趋势,总体上说,经济发展还是上升的。

《投资者报》:当前,一直提的是防止结构性上涨向通胀转化。您认为现在物价是结构性上涨,还是全面通胀?

茅于轼:我不同意结构性上涨的说法。“结构性上涨”是指,有的商品价格上涨,有的没有上涨,甚至下跌了。如果政府控制住货币,由于有总的货币量限制,某些商品涨价,其他一些商品的价格就会随之降低,不可能只有涨没有跌。如果只涨不跌,货币就不够用了。

比如前年,石油价格翻倍增长,但国内并没有出现通胀。石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材料,石油涨价引发国内通胀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当时国内的物价只是微涨,因为其他商品的价格在下跌,这样货币总量持平。如果把货币总量控制住,就不可能出现通胀。

现在出现的通胀,主要原因是货币过多,货币不值钱了,导致物价上涨。目前各种商品的价格涨幅不一样,有多有少,但总体上物价指数在上涨,并且涨得很快,这就是全面通胀。那种不敢承认“通胀”、搞所谓的“结构性上涨”的说法,是欠妥的。

《投资者报》:您认为中国的通胀将会是个长期问题吗?要缓解当前通胀的压力,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茅于轼:若按当前形势,通胀可能持续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这主要取决于政府治理的力度大小。如果政府能采取强有力的治理措施,时间就会缩短。但当前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缓解通胀压力,首先应该提高银行利率,另外,发改委要减少对项目的审批。通胀最主要的因素是投资和储蓄,投资高了容易引发通胀;同时,储蓄降低也会引起通胀。换言之,通胀取决于储蓄和投资之差,投资多储蓄少就会造成通胀。

《投资者报》:目前央行实行的从紧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地控制通胀?该政策会产生什么副作用?除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上如何进行灵活调节?现在实行减税是不是一个好时机?

茅于轼:从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控制通胀,但目前的政策是不得力的。仅仅提高准备金率,效果不会很明显,要取得好效果,就要从利率上控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表现在,企业从银行贷款变难;企业的产品不易卖出;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大。

若在财政上进行调节,比如减少财政支出,将有助于CPI的降低。减少支出就能减少通胀。现在实行减税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减税能够增加企业的活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这样,商品的供给增加,物价才会下降。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