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消息称,中国银监会发文,叫停商业银行融资性信托担保业务。《投资者报》了解到,目前各银行信托类理财产品仍在正常发行。但业内专家认为,银监会迟早会对信托类理财产品进行监管。
4月,监管部门紧急下发文件,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进行整顿。由于监管部门前期严查结构性理财产品,导致目前大部分银行的理财产品都集中在信托类理财产品上。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4月份的银行理财产品报告,信托类理财产品在全部人民币理财中占比高达73%。Wind数据显示,5月份以来,在181款银行浮动收益人民币理财产品中,有118款投资于信贷资产,其中中信银行推出的31款名为“资产快车”的产品全部是信托贷款类产品;招商银行至5月28日共发行了48款浮动收益人民币理财产品,36款为投资信贷产品,所占比例达到了75%;建设银行推出的24款产品中,除了1款是用于直接投资外,其余23款“利得盈”产品均属于信贷类。
西南财经大学助理研究员包明明表示,销售信托类理财产品可以使银行在不占有自由资金的情况下,通过信托计划募集投资者资金,为优质企业提供贷款,这是现在很普遍的一个现象。银行通过信托计划募集回购银行原有的信托票据与信托资产,也就盘活了银行的资金。
但是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了担忧,他们认为在此类产品中,银行对资金没有绝对控制能力,但要承担作为受托人的责任。一旦风险发生,投资者要求银行代为偿付信托本金和收益时,银行商誉将受到影响。另外从以往投资领域来看,许多信托项目投向了银行信贷资金不允许涉足的高收益,同时也是高风险行业。因此,银监会对此监管是迟早的事。
然而一旦叫停信托类理财产品,投资者又面临着无理财产品可选的困境。随着监管层对理财产品市场的规范,商业银行推出理财产品的节奏明显放缓。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殷剑峰近日表示,“今年一季度,银监会加强监管,对于降低市场的风险是有好处的,但不能‘因噎废食’,应该有适当的平衡。”殷剑峰因此建议,在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加强对投资者教育的同时,应鼓励商业银行进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