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理论新解
导语: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说:科技的汇集和传播加快了全球化的趋势,而地球越发变得平坦,我们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前行,这个世界变得如此之小,如此之快,对于国家、公司、社会和个人意味着什么?

作为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也许无须刻意研究世界的未来,但一定会关注未来全球经济强国的转变带来的新的投资区域和行业分布的变化;也一定会关注在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政治经济架构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的时候,作为投资者,他们的未来是什么?

也许是巧合,杰里米·西格尔在《投资者的未来》中试图通过自己的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西格尔是一个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坚定的拥趸者,但他对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历史运行趋势和投资收益进行分析,对标普原始成分股投资收益率以及紧跟成分股调整的标普指数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对比之后,对于价值分析中的一些经典论断提出了自己新的观点。

要投资高增长率的公司吗?不一定,因为你会陷入增长率陷阱,增长最快的公司、行业或者国家不一定会给你带来最好的投资收益率;要购买首次IPO的公司股票吗?不一定,长期来看,它们的表现很糟糕;股票的长期收益是依赖于该公司实际的利润增长率吗?否定,依赖的是增长率与投资者预期的比较。

在书中,你可以看到很多类似这样的质疑和否定。比如关于指数投资的问题,作者指出,在传统概念里面,指数化投资就是要紧跟指数成分股的调整和变化,投资者至少可以获得与指数涨幅相同的收益,可是他的研究表明,从1957年3月1日到2003年12月31日,投资原始成分股组合所能积累的资金,比投资于一支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多出21%到26%。作者的分析结果是,新公司加入带来的成分股调整只会带来整个市场价值的提高,而不会直接带来投资收益的提高,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值得欣慰的是,作者对传统价值投资理论进行反思时,并没有忘记把这种反思更多地运用于对未来投资的思考。作者预测,富国的老龄化和发展中国家的高速增长这两股巨大的力量会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而基于投资者“喜新厌旧”的内在倾向,作者提出了在未来投资者要构建投资组合的几个条件:股利、国际化、估价。

当大家在为全球化趋势下的投资感到一些迷茫的时候,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告诉投资者的未来。(《投资者的未来》,杰里米·西格尔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