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非减持五真相
导语: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员 常阳)随着大盘从2566点开始强劲反弹,沸沸扬扬的大小非减持,正在进入一个相对平和的阶段,但回顾这一重大进程,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减持的高潮期,或许会在大盘重上4000点之后。

2006年8月24日,恒生电子(600570.SH)率先披露减持限售股份,拉开了解禁股减持的序幕,成为“小非”减持的首例;次月,伟星股份(002003.SZ)占总股本1.06%的减持,则叩响了“大非”减持的大门。从那时至今,尤其是2007年10月份至今,大小非减持曾被视为导致市场暴跌的重要因素,但统计表明:市场显然高估了这种影响。

《投资者报》统计发现:至2008年7月7日,大小非实际减持数量仅为解禁总量8.53%,接近92%的大小非实际处于解而未卖的状态。如果按照以前的实际减持比例匡算,从2008年7月初到年底,实际减持股数量可能将在48亿股左右,冲击程度甚至低于沪市发行一只大盘股的冲击;即使将这预期放大一倍,也仅仅相当于发行一只100亿的大盘股。

实际减持仅为解禁总量8.53%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都要公告股改之前承诺的锁定期限以及上市日期,新老划断之后的新股也在上市公告书中公布发起人股东的解禁日期,中国证监会规定,“控制公司股份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的股份数量,每达到该公司股份总数1%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做出公告。”

上述做法,使汇总各家公司大小非的解禁实情成为可能(其中,2008年各月限售股流通数量分类见表1)。

从三一重工(600031.SH)2006年6月19日开始流通的1093.69万股开始,到2008年7月7日桂冠电力(600236.SH)、贵绳股份(600992.SH)的限售股解禁为止,这段时间内, 有解禁股公司1272家,解禁股票数量总和是919亿股,类似于使市场流通股份放大了17.65%。

汇总WIND资讯提供的各公司股东减持明细公告,此期间共有1660个减持或股份变动公告,涉及到441家上市公司。即解禁的1272家中,有831家公司的重要股东并没有从二级市场减持股票。根据公告,441家被减持的公司一共减持了78.39亿股,仅占解禁股919亿股的8.53%。这可以理解为:市场认为有919亿股冲进来,实际上只有其中的8.04%在二级市场上实现了换手,另外的92%并未在市场上实现交易。

而从2008年7月初到年底,解禁股票数量将新增598亿股,如果按8.53%的历史实际减持比例算,解禁减持股仅为51亿股,还不够发行一个大盘股的股票数量多。

减持压力与公司业绩负相关

三一重工控股股东,首家明确提出自愿延长锁定期。在其带动下,目前,已有近似承诺的公司约20来家。此外,还有800多家公司的重要股东实际上未从二级市场减持。

对于自身举动,三一集团副总裁何真临表示:“三一重工本身业绩非常好,成长性这么高,我为什么要减持它?”何真临介绍,不仅目前不会减持,以后还可能考虑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三一重工的股票。

黄山旅游(600054.SH)总股本4.7亿股,其控股股东此次承诺自愿锁定2年的限售股总共19773万股,占总股本的41.95%。黄山旅游董秘黄慧敏告诉记者,大股东黄山旅游集团之所以承诺不减持,除了责任,就是对公司增长的信心。“对于公司内在价值,大股东有足够信心。”

深交所最新发布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业绩好的公司大小非减持相对要少。每股收益为正但小于0.2元和每股收益为负的公司是“减持股份占解除限售股份”比例最高的,分别为49.25%、45.81%;每股收益大于1元的上市公司之中,“减持股份占解除限售股份”比例不到20%。

从报告还可看出,股价大涨和大跌的公司大小非减持较少。股价涨幅超过50%的公司,股东对公司未来前景看好,因此减持比例较小;股价跌幅超过50%的公司,股东有惜售心态,减持比例比较小。

大股本公司减持压力小

分析已经减持的441家公司,除了业绩特征,还有就是股本普遍偏小。其中,有3成公司总股本在2亿股以下,显示出减持的公司以中小公司居多。

这其中有49家中小板公司,占到了减持公司家数10%以上,期间有解禁股的中小板公司123家,减持公司占解禁公司数量略高于主板上市公司,其中股改获得流通权减持有31家,占当初上市50家的62%,另外18家公司是新老划断后上市过了锁定期后流通。总股本超过10亿元的仅占7%,与A股市场上总股本10亿元以上公司占13%相差6个百分点,其中股本最大两家是交通银行(62001328.SH)、民生银行(60020016.SH)。

而在统计减持公司股东位次中,又以小非卖出居多。441家减持公司中,有控股股东出现的有98家,占比22%,控股股东卖出13亿股,仅占卖出数量的17%,可见控股股东的卖出行为不是减持主流, 小非减持是主要力量。

三一重工现在自愿延长锁定期,但在2007年2月,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三一重机有限公司分别减持了744万股、305万股。有6家公司解禁的股票被小非全部卖出,包括人福科技(600079.SH)、南钢股份(600282.SH)、保税科技(600794.SH)、铜峰电子(600237.SH)、金健米业(60200127.SH),可见小非卖出态度坚决。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虽然大公司非流通股数量多,市场也最担心它们涌入市场造成冲击,由于这些公司非流通股东少,解禁的限售股集中少数国企公司的股东身上,这些国企股东卖出意愿低,冲击二级市场的可能性反而小,倒是小公司的小股东更愿意将股票卖出。

新兴行业减持压力大

市场普遍认为,产业资本获得高额回报后,将会脱身,从金融资本中退出 ,再度投资产业资本,上市后套现,从而获得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利差,这其中以电子信息等行业特征最明显。减持的行业特征也支持这种猜测(见表2)。

从2006年6月19至2008年7月7日被减持的公司占解禁公司比例看,行业特征非常明显,信息技术业、电子行业减持比例明显大于其他行业。

统计显示,信息技术业解禁公司232家,其中40家有了减持纪录,所占比例位列各行业之首,制造业中的电子行业以减持比例16%位列第2名。

这两个行业都是创业资金、风险资金汇集的企业,资金流动快,当产业资本发现已经获得了满意的回报后,自然要求兑现,抽出的资金可能是再度孵化新的企业。这种减持既有上海敏特投资公司抛售上海金陵,紫光集团卖出紫光股份等股改股票产业资本最终脱身的模式,也有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卖出新老划断后发行的同州电子的模式,同处在卖出位置的还有深圳市达晨创业投资公司。

实际减持家数比例较低的行业是金属非金属、金融保险、采掘业,这3个行业多数是大型国有企业,上市时发起人股东也都是大型国企,卖出的欲望较小,可能也没有卖出动力。预测2008年下半年解禁股是否减持时,行业属性将是重点考虑的参数。

4000点或为后期密集减持区

为了考察减持的78.39亿股都在哪个时间段卖出,我们以大小非在行情某一时段的减持数量做分子,以截至到当月的累积可以减持数量扣除已经减持掉的数量做分母,就能得出当月卖出量占总共可以卖出量比例,结合当时大盘走势,就能知道大小非减持的强烈程度。

如图1所示,减持比例较大的有两个时间段,第1个是上证综指从2000点冲击3000点的过程中,第2个是上证综指创出新高下跌后小反弹过程中,这也说明大小非减持也受心理影响。

从2001年开始的4年半熊市, 2001年6月14日创下的2245点在其后的4年中一直需要仰望,当上证综指在2006年底冲上2000点,将要创新高的过程中,产业资本觉得是一个卖在顶部的机会,卖出比例连续4个月都比较高,各月度减持比例均在2%附近,现在看来实际上他们的卖出时间选择有些早。当上证综指突破4000点之后,卖出比例反而下降,又在等待更高点的卖出获得更多利润。

当2007年10月15日上证综指创下新高开始下跌时,卖出比例也还较低,当行情在2008年初向上反弹时,又被大小非认为减持是绝好时机,比例再度上升,2007年12月、2008年1月,两个月分别达到2.85%、2.51%,这次他们选择比较正确。当行情继续往下调整时,大小非仍在减持,但比例也随着行情的走熊而下降。

2008年下半年行情走势目前还是未知数,从指数K线图看,如果上证综指反弹至4000点区域,这是一个前期徘徊时间较长区域,也是最高的2/3处,类似于黄金分割点,大小非的减持可能再度活跃,行情如果继续上冲,他们的意愿可能又要等等看,更高的点位减持可能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