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数据研究员 常阳 记者 赖智慧)尽管沪深两市7月7日起迎来一轮强劲的反弹,但市场对大小非解禁的担忧仍在。汇总股改、IPO原股东限售、增发、新股网下申购等限售股流通情形,下半年的解禁总量将超出上半年大约150亿股,但实际解禁数量会如何?今后几年的情形又如何?
就此,《投资者报》近日根据历史经验和重点采访,希望能尽可能提供可靠的参考。
今年后两月解禁公司探营
考虑未来两个月的解禁压力,不可忽视的是最近兴起的大股东自愿延长锁定期限。这将直接影响可以减持数量,进而减缓减持压力。
7月21日至8月底,因股改要解禁的公司有120家,其中解禁份额最大是宝钢股份,将解禁119亿股,占到了55%。如果此次不延长锁定,宝钢集团持有的全部限售股将全部进入可流通状态。之前的2007年8月,宝钢也曾解禁过8亿股,没有见到实际减持公告,本次如果能够承诺继续延长锁定期,将减少压力达一半以上。
尽管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并未明确表示8月份是否如期减持,但他表示看好宝钢股份的业绩和未来发展空间。“就算出口下降,但行业的长期发展是很好的。”
他认为,从长期看,宏观调控对引导钢铁行业向健康方向发展是有利的,并表示宝钢的国际化还没有全部开始,一旦到海外上市,将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他透露,今后中国的新疆和中亚地区将是宝钢资源开发的重点目标。
宝钢股份一季报显示,在原材料价格上涨情况下,公司一季度净利润依然达到42.59亿元,实现每股收益0.24元,均较上年同期增长15.88%。
类似公司还有申能股份(600642.SH)、华电国际(600027.SH)也有解禁股份,历史上也没有过减持。
此外,7月23日,民生银行将有4641万股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解禁,但接受记者采访时,民生银行大股东均对民生银行的未来很看好,他们的态度或许会影响其他机构投资者。
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航表示:将坚定地持有民生银行股份,支持该行健康、快速地发展。
民生银行第九大股东、中国泛海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志强称:民生银行是该集团最成功、收益最高的一笔投资。
8月22日,广州控股(600098.SH)大股东广州发展集团所持广州控股限售股32932.8万股可以解禁,由于广州发展集团的持股比例为66.99%,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上售出其余15.99%的股权后,仍然能保持51%的绝对控股地位,因此广州发展集团是否会如期减持备受投资者关心。
对此,广州控股公司董事长杨丹地表示,广州发展集团并无减持意愿。杨丹地表示,广州发展集团最好的资产都在广州控股,在广州市政府和国资委的支持下,大股东也有意愿全力扶持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关键是大股东的资金也不紧张。
应当警惕的是一些小股本公司或者是麻烦不断的公司,荣华实业(600311.SH)将解禁6656万股,这家公司基本面饱受质疑,控股股东已经有过6次减持记录。亨通光电(600487.SH)、恒生电子(600570.SH)、福日电子(600203.SH)、上海普天(600680.SH)等科技股面临的冲击也比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上交所要求上市公司在半年报中如果有公布延长锁定期限的计划需要公告。
7月和8月正好是半年报的公布期,届时将有一部分公司自愿锁定,统计已经解禁的公司中,有831家近三分之二的公司在解禁之后并没有减持,与其悄悄的做不如大声的说,公开承诺延长锁定期,这又将缩减可以减持数量。
下半年减持骤减持50亿至140亿
2008年下半年的解禁压力确实不容忽视,以下原因将主导解禁了是否减持意愿。管理层公布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在业内被认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虽然交易所要求违规减持公司重新购入减持股票,但如果想减持将有多种不违规的方法合理减持。
8至12月股改解禁股份增量是582亿股,加上存量919亿股,总和将达到1501亿股,将占到目前流通股本的四分之一,如果这些股东都要减持,冲击数量将非常巨大,但这仅仅是最坏的可能。
行情因素将起主导作用。分析历史上的减持比例,在行情剧烈波动时期,减持比例较大,而行情探底过程中,减持数量反而开始减少,看到行情逐渐下跌,考虑初始成本较低,比市场其它投资者更经的住下跌,锁仓等待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按照每月减持2%的比例匡算, 四个月将减持140亿股,也仅相当于发行两个中大盘股或者仅发行一个大盘股。
《投资者报》统计了2008年7月之前所有的减持记录,与可以减持量对比,实际仅减持了8.53%,如果没有大的波动,按此比例,实际可能减持近50亿股。减持数量非常小,对于市场冲击不大。
解禁高峰期在2009年10月
即使安然度过过去两年半,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面。从长远来看,除了历史经验中梳理的共性,实际减持还将越来越多地取决于监管政策调整、解禁股性质等因素。
股权分置改革之初,国资委发布的《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即明确规定“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以及国民经济基础性和支柱性行业中,要保证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对属于控股股东主业范围,或对控股股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应根据自身经营发展实际和上市公司发展需要,研究确定在上市公司中的最低持股比例”国有股东为了维护控股比例,不会轻易将解禁股票卖出。
8至12月解禁的股票中 ,解禁最大的5家宝钢股份、中石化、首钢股份、上海汽车解禁占到了212亿股超过三分之一。这些大公司的不减持将直接影响到实际减持数量。
即使是卖出,大小非减持与IPO或再融资不同,后两者是真金白银从证券市场抽钱。大小非由于成本较低,减持之后扣除成本外大部分是利润,已经尝到甜头在资金不会轻易撤出这个市场,当挣钱效应出现时,可能会再度杀回市场,这些资金购买的股票可能就是其他的大小非卖出股票,市场上资金有了滚动效应。
更让市场担心的还有新老划断后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的流通,这一部分随着新股的发行,也在滚雪球般地越滚越大,他们的初始成本也比较低,卖出意愿也照样强烈。
厦门国贸持有交通银行首发股东限售股,2008年5月16日上市流通第一天,990万股一天全部卖出。
佛山照明1997年参股交通银行2000万股,后加上参与拍卖共有3277万股,两次成本分布是每股1.9元、1.8元。解禁时市价在9元附近时,分4天将这些股票全部卖光。 这些股票的流通时间集中在2009年,将达到4580亿股,主要是工商银行2360亿、中国银行1713亿,可以想见,未来市场上讨论更多的可能是这类大小非的解禁与减持。
从更长远的数据看,2008年并不是解禁最严重时期,2009年10月将是解禁的最高峰,当月将有602.53亿股解禁,主要原因是股改之前的第一权重股中国石化将在2009年10月10日解禁571亿股,占到了当月解禁数量的95%。那时可能有更好的政策来处理这类天量解禁流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