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自己的小圈子,经常相互打电话互通一下有无,分享一下内幕消息小道消息,看看买哪只股票能赚钱,能把排名做上去。”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基金经理7月1日对《投资者报》记者说,“我们也靠消息买股票,也要做短线赚钱。震荡市,没办法。”
他还告诉记者,“我还好一些,起码还坚持自己的判断。我的一个同事,开玩笑时被我们称为‘大散户’。”
在这个震荡市中,为了增加收益和缓解排名的压力,许多基金选择了短线操作。“短线操作理论上能带来收益,实际上不知道能不能。市场如此,做波段时会出现许多意外因素,不一定能赚到钱。”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说。
短线并不能带来预期收益
席位号G31430的这只基金,6月20日和6月23日分别买入中国石化8263万股和915万股,6月26日卖出中国石化9227万股;6月25日买入中国石油4724万股,6月26日卖出中国石油4634万股。
另一只基金,席位号G31481,6月17日买入中国石油3604万股,6月20日卖出3632万股。“6月19日晚上发改委公布的油价上调政策。其实,前期有些基金在博涨价预期,进行买入;政策出来之后,有些基金又在博政策对市场的影响,进行买入;其实,许多基金并不看好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认为估值过高,只是进行短线操作而已。”一家基金公司的投研部副总监告诉《投资者报》。
不过,通过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近期股价走势和以上两个席位号的操作数据,可以看到,有些基金在这次短线操作中并没有获得良好收益。
在中国联通上,一些基金也进行了波段操作。在中国联通5月24日停牌前的3个交易日,股价涨幅10.81%,基金净买入9.47亿元;6月3日,中国联通复牌,接下来的5个交易日价格持续下跌,跌幅达到22.28%,基金净卖出23.76亿元;6月20日之后的5个交易日,涨幅10.08%,基金净买入11.44亿元。
“基金在博中国联通重组这个事件上,肯定有的基金在承受损失,比如,停牌前进去的基金,在复牌后连续5个下跌日中卖出,一定会有亏损。”一名业内分析师说。
除了发布政策、公司重组等可以介入短线操作,“其实,对于持有的重仓股,涨了就卖一些,跌了再买回来一些;尤其如果重仓中小盘的股票,实施这种涨卖跌买的操作,应该能够获得一些收益。这也是所谓做短线的主要方式。”这名业内分析师说。
近期维持净买入的一家基金公司的人告诉记者:“虽然是在净买入,其实我们并不看好后市,更多的是在做波段。”
“看不清楚”的市场前景
记者询问了多家基金对当前市场的观点以及投资策略,都被告知现在不方便谈论市场。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首席策略师告诉记者:“最近因为对媒体发表观点受到过证监会的批评。如果想要采访,请走公司流程。”
另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说:“影响市场最终走势的就是上市公司盈利。现在,上市公司的价格估值体系看不清楚,公司盈利看不清楚。最关键的地方看不清楚,无法明确判断后市。政府的救市政策,倒成了波段的操作时机。”
他说,现在大家都处在对市场的观望阶段,看空的也不敢多卖,害怕万一错过反弹;看多的也不敢多买,害怕大盘继续跌下去。
通过topview交易数据,也能看到基金在市场交易量上的低迷和对波段的把握。6月2日—6日,5个交易日,大盘涨幅-3.02%,基金净卖出63.91亿元;6月10日,大盘涨幅-7.73%,基金净买入30.03亿元;6月11日—17日,5个交易日,大盘涨幅-9.03%,基金净买入53.91亿元;6月18日,大盘涨幅5.24%,基金净卖出26.38亿元;6月19日—30日,10个交易日,大盘涨幅-10.24%,基金净卖出18.06亿;
整个6月,基金呈现净卖出状态,不过,净卖出只有24.42亿元。6月30日,银河证券研究中心对基金规模的最新统计为19900亿元。6月的净卖出量占不到基金总规模的0.012%。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在新一期研究报告中指出,6月27日仓位测算数据,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2.49%,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67.12%,配置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55.55%。其中,大型基金公司中,嘉实、广发、上投摩根的仓位相对较高,但近期并无显著增减仓;而博时、华夏仍然维持着轻仓策略。南方系基金近期有所加仓,后续表现值得关注。
“对于仓位大幅增加的基金,参与阶段性行情的动机更强,虽然反弹中有所收益,但投资者仍应保持谨慎。”德圣基金研究的新一期报告中认为。
价值投资之惑
“2007年四季度,有一个基金经理重仓的都是蓝筹,当时蓝筹跌的比较多,后来实在扛不住排名的压力了,也不坚持那些长期持有和价值投资的理论了,把蓝筹都调仓成‘垃圾股’,然后,排名就上去了。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家基金公司的人告诉记者。
其实,对于什么是价值投资,一直存在争议。“什么是价值投资?难道长期持有就是价值投资?难道买进蓝筹就是价值投资?认为估值低时买入,认为估值高时卖出,这应该就算价值投资。做波段并不意味着不坚持价值投资。”该人士说。
根据topview数据,在6月份基金净买入银行40.84亿元,其中,交通银行和工商银行分别净买入13.04亿元和7.19亿元;基金净买入证券保险41.99亿元,其中,中信证券和中国平安分别净买入11.31亿元和23.48亿元。
“对于前期减仓比较厉害的基金,在现在大盘指数较低的时候,尤其银行、证券的估值比较低,适量买入进行长期持有也是合理的,并不是现在市场上的所有净买入都是在进行波段操作。” 上述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说。
不过,也有不同的观点。一位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一些基金公司净买入银行板块,可能是在抢一个波段,因为银行二季度的盈利应该还比较乐观。经济下滑风险和资本市场低迷等多方因素导致银行业绩爆发性增长,难以持续表现在银行业绩上的时间,应该是在2008年下半年。
数据显示,策略一直比较谨慎的南方基金和博时基金在6月份开始少量净买入;而前期一直保持较高仓位的大成基金、广发基金,在6月份分别净卖出25.82亿元和13.99亿元。“现在这种时刻,对于基金公司的任何投资策略,都不好做出评价。”分析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