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IPO难再快速套利
导语:

近两年IPO上市高潮使众多PE资金蜂拥而入,但投资Pre-IPO同样面临退出风险,能否上市的风险、限制了大小非解禁、以及个股腰斩甚至跌破发行价等因素影响,导致PE聚众投资Pre-IPO热潮,出现了短暂的冷静。

Pre-IPO“扎堆”之忧

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PE业,而投资Pre-IPO投资金额不断攀升。根据清科集团统计,今年一季度PE共有36笔投资,投资金额为26.79亿美元。另外,流向PE的资金呈爆发式增长,一季度金额达到19.998亿美元,同比增长163%。

众多资金追捧Pre-IPO项目,直接导致价格一路推高。据PE行业人士介绍,一般Pre-IPO的价格,通常以IPO预发价打折,以前通常是5折左右,现在一些成熟的好项目,要价抬高到7至8折。

而Pre-IPO的价格受二级市场诸多因素影响,此前一些个股纷纷跌破发行价给PE敲响了警钟。深圳某知名PE直接不讳:“Pre-IPO的价格虽然相对于前期投资高,但风险更小,成功退出的可能性更大。只是目前出现这种‘扎堆’现象,显示了一些PE急功近利的不正常心态。”

投资热点呈现多元化

IT投资热点暂时失去了温度,PE追逐的热点转移到消费、新能源等方面,另外,由于银根紧缩,房地产等行业将融资需求伸向了PE,PE 成为了企业融资的一个新渠道。

房地产和物流行业意外地成为了PE投资热点。市场研究机构Chinaventure发布研究报告,称房地产和物流行业在2008年一季度成为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热点。报告统计,一季度PE市场共披露案例27个,投资金额23.09亿美元,其中房地产行业投资案例数量为4个,投资金额为4.90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1.22亿美元。

在房市大跌、房地产股价不断探底的2008年,为什么房地产依然受到PE的青睐呢?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今年银行信贷紧缩,一些中小型房地产的资金出现紧张,一些PE看准了机会,开始进入房地产业,尤其是外资PE更是将之看作进入中国楼市的捷径。一季度如红杉资本和新世界策略投资发展公司等创投机构,就向哈尔滨人和商业管理公司投资3亿美元,开发上海、杭州等地区的地下商业城。

除房地产行业、新能源外,物流行业、新消费领域(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均成为PE的投资热点,PE投资开始摆脱IT领域的局限性,转向以新能源与环保行业、农业升级行业等传统行业的领域。多种热点并存对于PE来说是一大挑战,新一轮的PE造富神话正在酝酿当中。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