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丘:对于钱,要知足常乐
导语:

阿丘大概是中央电视台最不摆谱的主持人之一了。

见到记者时,他穿着一件土黄色条绒外套,很普通的灰黑色裤子,脸被风吹得很红,头发略显凌乱。很难把眼前这个人和央视主持人联系在一起。

“真不知道你们这样的投资类报纸怎么会找我做采访,我又不是有钱人,”阿丘说得相当直白:“对于财富,要知足才能常乐!”

主持人,不一定有太多钱

也许,所有的人都会觉得阿丘很幸运:不到一米六的个子,八字眉,小圆眼,其貌不扬,还说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居然能在央视混得开。除了自己主持的《社会记录》、《人物新周刊》、《天天故事会》,他还在《挑战主持人》、《超市大赢家》、《梦想剧场》、《大家看法》等节目中担任嘉宾主持,算起来,他大概是台里兼节目最多的主持人了。

在不同节目中,他时而幽默诙谐,时而悲天悯人,时而嘻笑怒骂,时而严肃认真。这么多特质在一个人身上呈现,让人不免觉得迷惑,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他?阿丘笑了,他说,“我是学戏剧的,总给别人编戏导戏,知道人其实身体里是有很多面的。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只是自己不很清楚。我的特质是被不同编导发现的,他们的不同口味都能在我身上找到落点。”

阿丘说,很多人觉得做主持人是件名利双收的事儿,但其实背后需要付出很多心血:忙完这个节目可能马上得去录另一个节目,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天天上电视,名可能会有一点点,但利可真的说不上。”

阿丘很认真地说:“别看我特能露脸,但很多当嘉宾的节目都是义务帮忙。《社会记录》一期300元,《人物新周刊》一期700元,《天天故事会》是台里没节目时才播,《人物新周刊》是周播。所有的节目加在一起,一个月工资是一万元多一点儿,你们算都能算得出来。我是央视主持人,但我绝对不是有钱人。”

收藏,比股票基金重要

阿丘现在住在北京三环边上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子里,过着“基本小康,却不富裕”的生活。他不买股票,因为风险大;他不买基金,因为不了解,唯一的爱好是收藏些没有收藏价值的普通兵人模型。这些兵人让他常常想起从前,因为,过去的记忆对他来说是一条抹不去的痕。

阿丘出生在广东的一个军警家庭,父亲是广西军警,母亲是幼儿园老师,这样的家庭要供养3个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非常紧张。小时候他和哥哥过年的衣服都是父亲单位发的军警服,但即便这样也给阿丘的内心莫大的欢喜,那时他的理想就是做个军人。

现在他的家里收藏了好多兵人。“每一个兵人后都有不同的故事,都是过往的记忆。那些小小的兵人,那些威武有力的造型,他们手上拿着的各式各样的兵器,让我想起童年的理想。”阿丘说,“真正的梦想与钱无关,对于我,收藏比股票基金更有意义。现在的理想是写一部电影或小说来纪念自己的青春和我成长的那个年代,比如像姜文一样,可以写出一部属于自己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赚自己可以赚的钱

对于投资和做生意,阿丘说他一直没有这方面的天分。

大学时开了一家发廊,因为自己认识的人多,生意很好,但他不好意思收朋友的钱,经常免费帮人做头发,所以不久就关门大吉了。来北京之前阿丘又自作主张地把南宁的房子卖了,现在亏大了,于是他觉得光有理财意识还不行,还得有理财知识。

后来,阿丘看了“鉴宝”节目,就想看看家里有没有那些好多年前的古物,找了半天也没有;曾经有一套电器要卖,可开价1000元都没人买,最后干脆就送人了。现在也有朋友撺掇他去开个饭店、时装店什么的,算算本金够了,精力却没有那么多,就只好搁浅了。阿丘觉得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对于投资也没有概念。

“每月结余不多,基本全存银行了,这是最稳妥的方式了,因为其他方式我也不懂。”看到记者眼中的怀疑,他解释说:“外界都以为主持人有很多外快,其实很多活动都是通过台里接到邀请公函派我们去的,大都是公益性质,所以没有什么额外酬劳,和那些明星们走穴完全不同。我只赚自己可以赚的钱,对于钱,要知足才能常乐。”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