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后两次申办奥运会:第一次是申办2000年奥运会,因两票之差而与奥运失之交臂;第二次是申办2008年奥运会,最终迎来的是2001年7月13日那个狂欢之夜。人们不会忘记,这两次,人们的眼中都噙着泪花,一次是伤心的泪水,一次是幸福的泪水。
1. 首次申办
1991年2月,北京市向中国奥委会正式提出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随后,中国奥委会全体会议通过了申请,并向国际奥委会和有关的国际体育组织通报了北京的申请。3月,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正式成立,并按国际奥委会的有关规定,在1991年12月派出北京奥申委代表团赴瑞士洛桑向国际奥委会主席递交了申请书。
此后的两年间,在北京乃至全国各地掀起了申办奥运会的热潮。这一届的奥运会申办国之间的竞争因为“2000”这个独特的数字而变得更加激烈。人们紧张而又急切地等待着宣布结果的时刻的到来。
北京时间1993年9月24日凌晨,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无数家庭守候在电视和收音机前,等待着最后的结果。前两轮投票,北京一直遥遥领先,而最后一轮投票结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走上台宣布:“谢谢北京的参与,但是,胜利者只有一个,就是悉尼。”43∶45,北京仅以两票之差落选。
2. 申办成功
1998年11月,北京正式提出申办2008年奥运会。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刘淇提出“以申奥促发展,以发展助申奥”,将申办奥运会和城市发展建设、百姓生活紧密结合。无论申办成功还是不成功,北京都要保持发展和建设。
经历了第一次从沸点到冰点的申办经历后,北京人对于申奥的支持率反而越来越高。国际奥委会委托的一家企业对五个申办城市的独立调查结果显示,北京的群众支持率为96%。北京奥申委每天都会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形式的支持。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在对北京的评估结论中指出,北京在各申办城市中“享有最高程度的民众支持率”。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时间22时11分(北京时间18时11分),在第二轮投票结束的时候,人们听到了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等了十年的单词“Beijing”!中国北京,终于获得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
北京沸腾了!中国沸腾了!华人世界都沸腾了!欢乐被13亿倍地放大。北京一下子成了欢乐的海洋。在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家庭,每一所高校,每一条街道,人们都欢呼雀跃……据统计,申办成功当天的晚上,庆祝申奥成功的北京市民有上百万之多。人们自发地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广场一下子就聚集了40万人。人们在广场上尽情起舞,东西长安街上游行的队伍长达数公里。这是建国以来天安门广场上规模最大的群众自发性游行。后来统计,当天晚上,15万面印有申奥标志的小旗被抢购一空,寻呼台发了100万条庆祝的信息!
3. 紧张筹备
北京申办成功之后,北京奥组委于2001年12月13日宣布成立,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北京奥组委是承办第29届奥运会和第13届残奥会的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的各项筹备和举办工作。
目标: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和残奥会,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为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独特的遗产。
有特色:中国风格、人文风采、时代风貌和大众参与。把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充分展示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盛会,办成各国运动员欢聚一堂,多元文化精彩纷呈的人类文化庆典。北京奥运会将充分表达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追求和平、发展、进步的共同愿望,充分反映拥有56个民族的13亿中国人民和5000万海外华人华侨是奥林匹克运动最热心的参与者。
●中国风格:充分展示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体现浓郁的中国韵味,让2008 年北京奥运会成为世界人民更充分了解和体验中国的历史、文化、人民和自然风光的最佳窗口。
●人文风采:突出人文奥运的理念,表现奥林匹克的精神,倡导人们陶冶情操,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展示精彩纷呈的多元文化,展现中华儿女和谐致美的优良传统。
●时代风貌:表达当代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中华儿女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朝气和活力,与世界人民共同追求和平、友谊、进步的强烈愿望。
●大众参与:展现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13亿中国人民及广大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风采。2008年北京奥运会既是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举办的一届奥运会,也会成为人民群众参与程度最广泛的一届奥运会。
高水平:高水平的体育场馆、设施和竞赛组织;高水平的开幕式及文化活动;高水平的媒体服务和良好的舆论评价;高水平的安全保卫工作;高水平的志愿者队伍和服务;高水平的交通组织和生活服务;高水平的城市文明形象和高水平的体育竞赛成绩。
新北京:意味着古典与现代相接,东方与西方相融的北京。
新奥运:意味着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通过高科技的手段,推出一个独具特色的人文奥运。
人文奥运之所以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目标,不仅是因为对环境的关注是人文主义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体现,从而形成绿色奥运的概念,也不仅因为人文精神决定着现代科学技术具体的应用方向与操作的道德标准,从而引发出科技奥运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是人文的,抓住人文奥运就是抓住了奥运的实质。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举办的奥运会,会将奥林匹克理想普及到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从而极大提高奥林匹克运动的普遍性;这是在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度举办的奥运会,会为奥林匹克运动开辟一个广阔的充满生机的市场;这是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举办的奥运会,会为今后类似地区举办奥运会起到示范作用。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探讨北京奥运会的特殊性,但是从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角度来看,北京奥运会最突出的价值在于它为东、西方文化的对话与交融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而这种对话与交融对奥林匹克运动在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
北京奥运会坚持“开放办奥运、创新办奥运、节俭办奥运、廉洁办奥运、全民办奥运”的方针。具体筹办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期准备阶段,从2001年7月申办成功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其间完成北京奥组委的机构设置和组建工作,完成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总体规则和各项主要规则的战略计划,启动场馆建设、市场开发、新闻宣传等工作。第二个阶段是全面展开阶段,从2004年10月到2007年7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场馆建设、市场开发、竞赛组织、宣传文化和运动会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确定形象景观规范标准,为北京奥运会赛事运行奠定物质技术基础。第三个阶段是测试和赛事运行阶段,从2007年8月到2008年9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各项竞赛项目的测试赛,组织奥运火炬传递、开闭幕式等重大活动,全面做好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的竞赛组织工作,做好城市运行工作及对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和观众的接待服务工作,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