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日常管理规则:管理就是做主人翁
做主人翁,就是学会把公司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甚至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做管理和踢足球一样,态度决定一切。而唯一正确的态度是主人翁的态度。
有一组铁路工人,在外面修铁路。一个火车头在他们面前停下,下来一个人。这个人和工头打招呼,两个人显得非常亲热,说了很多话之后那个人上火车走了。下属们就问这个工头,刚才那个人是谁啊?工头说他就是我们铁路局的局长,是我们上上下下最大的头。下面的工人就奇怪地问,你怎么跟他认识,而且那么熟悉?工头说这个非常简单,我们20年前是一起进公司的。工人问:为什么他做到了最大,当了局长,你怎么还是一个小工头啊?工头说:非常简单,我进了这个公司,一直是为了我的工资而工作。而这个局长从一开始就把铁路当作他一生的事业做。?
第二条日常管理规则:管理就是设定先后顺序
每天每个人都要做很多的决策,大部分的决策就是排序,就是确定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紧急的,帮助我们把非常有限的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而不是鸡毛蒜皮的事情上面。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非常有限,我们就必须学会做正确的事情,而不仅仅是把事情做正确。换句话说,我们要学会舍弃,有些事不值得做,不值得做就放弃。但是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做,而且要做好。?
第三条日常管理规则:管理就是指出目标和方向
《易友》杂志上发表过的一个管理故事,是我亲自选出来的一篇文章。一个老企业家的儿子问父亲怎么做管理?老企业家拿了一根绳子放在桌上,说你把绳子往前推。儿子就从后面往前推绳子,但怎么推都不行,一推绳子就弯了。这时候老企业家说,你从前面去拉这个绳子。儿子一拉就把绳子拉动了。老企业家说,管理其实非常简单,你需要用目标把大家拉动起来。管理就是指出目标和方向。
我们做老板的,做老总的,做部门经理的,我们是干什么的?大家会期望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最根本的东西其实非常简单:一个是目标,一个是告诉我如果完成目标了,我能得到什么。管理者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为下属定目标的。定下目标,定下由谁负责,定下完成任务的最后期限,再给出相应的报酬和激励,管理80%的事情就做到了。?
第四条日常管理规则:管理就是不断地改进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广告语是非常正确的。很多朋友问我,每天这么多事情,我这么忙,这么多头绪,如何才能做好管理?我的答复是: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不断改进,每天改进一点,日积月累,一个公司的管理就会好起来,每天解决一个小问题,时间久了,就能解决大问题。
在这里我也想明确一个观念,就是一个人犯错误绝对不是罪过,而是给我们改进的机会。改进的前提是做事,而要做事,就很有可能出错。错误一点也不可怕,可怕的只是两件事:第一是为了避免出错而不做事情,不做实验,这是官僚的做法,是不求上进的人的做法。这样的人和态度在企业里是要不得的。第二是出了错不承认,不改正。在管理上,实验是检验对错的唯一标准,做错事情只要认识到错了,只要改正就可以了。每一次改正,都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都是管理上的改进。
第五条日常管理规则:管理就是算账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我们作为管理者每天都要做决策,而决策的依据很多时候就是算账。
计算我们每个人都会,但不是每个人都会算账。比如说,大部分人不算大账,只算小账。举一个例子来说,很多企业做客户服务的人员,都会尽量不给客户公司明确规定可以给客户的优惠。为什么呢?这些非常为公司着想的员工想为公司省钱,觉得这样对公司好。能让公司少花钱就少花钱。但实际上他可能因此而得罪一个客户,让一个客户流失掉。公司的损失可能是他省下来钱的几十倍,甚至是几百倍。
我建议每个企业,每个管理者都算算你的企业典型客户值多少钱,也要让每个员工都算这个账,算这个大帐。我们会发现,一个客户会值非常非常多的钱。
第六条日常管理规则:管理就是正面思维
管理就是要我们每天想办法把坏事变好事,要我们遇到事情不要去抱怨,而是想办法去改变。像那句流行的话说的一样:不要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道理我们都明白,但大家遇到的问题,是怎么让自己正面思维,怎么让我们的员工学会正面思维。
这个时候,我觉得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讲故事,通过故事讲道理,通过故事让我们得到触动,通过触动而改变行为。去年,我的一个同事负责xue24平台的推广工作。做着做着,他觉得问题很大,推不开,就回过来跟我抱怨,抱怨了很多。抱怨的基调无非是说,我们的产品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因此他很难做出成绩来。他说得对不对呢?肯定对。但是,他也肯定错了。他错在什么地方呢?他错在笼统地说这件事情,他在笼统地说我们的产品不好。如果一个人笼统地抱怨产品不好的话,那实际上是负面思维。我们除了不做这件事,谁也没办法改变什么。正面思维是什么?就是指出具体是什么地方不好,这样我们就可以改进产品。这样,一件坏事也就可能变成了一件好事。
第七条日常管理规则:管理就是知人善用
这一条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的。领导要了解下属的优点、缺点,想办法把人的优点用起来。我们要学会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
很多管理者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能够判断这个人好,那个人不好,这个人适合干什么,那个人不适合。但是我觉得我们都应该谦虚一点,在人的问题上,我们经常会判断错误。
坦率地讲,我自己就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我相信,我们对一个人的认识通常是很肤浅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识人或者是试人的机制,需要一个赛马的机制。通过用人的制度,让一个人的主观判断不影响公司的运作。
说到这里,我最大一个感悟就是,一个公司里最难管理的就是老总这个人。我们讲知人善用,老总擅长什么,老总能干什么?在大部分公司其实是没有人管的。老总以下的人,至少还有一个上司判断一下他的优点、缺点是什么。但是,老总没有什么人管,除了他自己反省。
第八条日常管理规则:管理就是授权
授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最可能犯的错误是我们的授权不够。没有做到非常彻底、干净和安全地授权。
作为授权的榜样,我们可以看看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就是万科的王石。现在他离退休年龄还很远,但他的授权却是非常彻底的。1999年的时候,当时还年富力强的王石就把自己总经理的位置让出来了,交给其他人。他把日常工作全部授权给总经理和管理层,以便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公司更长远,更重要的问题。他选择了只做董事长,不做总经理。
类似的做法在一些发展非常好的公司里面我们都可以看到。例如蒙牛的牛根生,在公司短短8年的发展过程中,他也逐步把自己的管理任务和权力都交给了他的继任者,自己只做抓战略方向的董事长。
第九条日常管理规则:管理就是监控
授权和监控是一对孪生姊妹,只有授权没有监控,是非常危险的。在xue24.com的管理问答频道,我曾经参与了一个讨论。一个朋友提了一个问题,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句古话还适不适合现在的管理?我的看法是:在招聘时疑人不用是对的。当你挑选一个人的时候,如果你对一个人有怀疑,尤其是对他的品德有怀疑,就不应该招他进来。
在工作过程中,疑人不用就不对了。实际上,没有一个人从一开始就能做好,在你授权给一个人时,他很可能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但如果你不给他机会和信任,他永远不会有经验和增加能力。用人不疑,如果理解为授权某个人做一件事,之后授权者就不应该再过问了,这是不对的。我们需要对一个人的工作进行监控,需要和他一起不断地做回顾、总结。这样你对他才有帮助,他做的事情才不至于坏到一塌糊涂时才被发现,到那时候实际上对他,对你都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