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面对国内物价持续上涨,有一种看法认为应用汇率升值抑制通胀。这似乎很有道理。因为汇率贬值导致物价上涨,汇率升值可抑制物价上涨,但这个结论,并不适合我国的情况。汇率正在失去其应有的功能,以汇率升值来对治通胀思路不通。
理论上认为,汇率升值一方面会增加收汇的汇兑损失,从而抑制出口;另一方面,可刺激进口,增加国内供给。因此,汇率调节可平衡贸易差额,但我国的汇率政策正失去其应有的效用。2005年至今,汇率升值已接近18%,但我国贸易顺差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持续扩张,今年人民币汇率升值加快,但物价上涨并未停止。
汇率升值确实可以对治通胀,但升值发挥效用的前提是国内物价相对稳定,或者说汇率升值的可承受幅度高于国际相关物价的上涨水平。当国内物价上涨超过汇率升值幅度,或国际物价水平高于国内,汇率升值就不起作用了。
近几年,我国进口的石油、矿产及其他重要原材料和技术,其国际价格水平远远超过国内,汇率升值不能有效刺激进口。与此同时,国内物价上涨超过汇率升值幅度,汇率升值效应消失。因此,人民币汇率升值既不能平衡贸易顺差,也不能增加供给来抑制国内物价上涨。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可以抑制通胀的思路是不成立的。
另外,导致我国通胀的原因众多且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内资源、能源价格低廉,这必然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资源、能源相关产品的需求增加。若出口不能增加,则转化为在国内的利用,表现为外资大量进入中国设立企业。这反而加大了资金流入的压力,导致资源供求紧张,加大通胀压力。因此,汇率继续大幅升值,对控制和抑制物价上涨不利。
与其让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不如让其稳定乃至适当贬值,推动资源价格改革。汇率应有的效用不能发挥,需要加大汇率上涨幅度,该幅度至少超过或接近国内物价上涨幅度,更大的则是超过国际价格上涨的幅度,让进口品与国内价格比较能够盈利。这样的幅度很大,市场和企业可能都承受不了。
但若汇率贬值,会导致国内物价上涨,如果国内物价接近国际价格,乃至高于国际价格就会刺激进口增加。因此,在人民币汇率是升值还是贬值的选择上,可考虑适当贬值,至少是稳定,而非大幅升值。
目前,国内外原材料、能源、粮食价格上涨,企业生产环境成本提高,企业面临增加工资和社会保障成本的压力,利率的提高导致企业利息支出增加等因素,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使企业利润下降。如果人民币继续大幅升值,将会压缩企业利润空间,企业将会面临亏损甚至生存危机。
在国内外物价大幅上涨,尤其是国际物价高于国内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抑制物价上涨。相反,由于国内外价格差距巨大,会推动国内价格跟随国际价格上涨。理论上讲,国内物价上涨乃至国际物价上涨,汇率应该下降而不是上升。权衡考虑,汇率不应该上升,而应相对稳定,乃至适当下降。
就人民币升值和国内物价改革而言,不如把人民币升值的幅度用来调整国内资源价格,这样可以加大能源、资源价格改革的幅度。从而理顺物价,也有利于节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