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货币”网开民间资本
导语:

投资者报(记者华强 分析员 李佳宇 )7 月15日,浙江省宣布开始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数千亿潜伏在地下的浙江民间资本或将由此上岸,成为“编外金融机构”,给大批因资金链紧绷而濒于破产的民企推开一扇希望之窗。

此时,距离2008 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公布仅仅两天时间,浙江省在这个微妙时间推出上述政策,似有挽救民企于即倒的更深用意。此时, 宏观调控的紧与松、货币政策的收与放,都成了业界和市场关注的焦点。

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CPI依然处于高位。6月份是7.1%,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9%。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目前货币政策倾向于“从紧基调不变、适度微调”,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也许将成为微调突破口和变相放松的关键一环。

“这意味着,信贷从紧将变相放宽。因为小额信贷公司不是金融机构,一旦‘雨后春笋’,全社会的实际贷款量,会远远大于银监会统计的信贷总量。”农总行信贷部一位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突破口!

货币从紧,江浙告急!来自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规划处的数据显示, 1至5 月,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5.71%,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3.1 个百分点,经济增速下降明显。

7 月15 日,浙江省政府网站挂出《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浙政办发〔 2008〕46 号文件,宣称“每个县(市、区)设立 1 家小额贷款公司”,以“有效配置金融资源”。

企业融资难,是业界对经济下滑考虑得最多的因素。据悉,被寄予众多期望的中央年中经济工作会议,已于7月16 日开始召开。但至记者截稿,未有丝毫消息外传。可见,在如何“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如何 “有保有压”的问题上,决策层还没有一致意见。

高位运行的 CPI 不会在短期迅速回落,宏观从紧的基调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货币从紧下半年很有可能明紧实松。浙江“催生”小额贷款公司之举,或可为货币从紧政策变相松动“撕开”一道口子。

据悉,浙江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具体方案是:原则上在每个县(市、区)设立 1 家小额贷款公司;列入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杭州市、温州市、嘉兴市、台州市可增加 5家试点名额,义乌市可增加1家试点名额。

“如此算来,在 9月和10 月,浙江将会冒出近百家小额贷款公司。这样,100亿元至200亿元的社会资金,将以贷款形式流进急缺资金的中小企业。”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实施意见》还指出, 2009年1月以后,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的各项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和县级政府的要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加大在全省的推广力度”。

浙江数千亿元一直游离在地下状态的民间资本,正好登上“编外金融机构”的康庄大道。

尤其重要的是,央行、银监会今年5 月联合发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明示,小额贷款公司可以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融资利率以同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基准加点确定。业内人士据此分析认为,融出资金也就不会被视为银行贷款。

如此一来,货币从紧规模控制等于变相放松,因为银行如果有资金无贷款规模的话,完全可以借道小额贷款公司。

记者了解到,小额贷款公司放贷,利率基本市场化,只要遵循“最高不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4倍”的法律规定即可。业内人士均认为,相对于地下钱庄动辄10%的月息 ,小额贷款利率不到其四分之一,“小额贷款公司一旦普及化规模化,游离于灰色地带的民间高利贷,也就没有了生存空间”。

企业“贫血”

从紧政策“灼伤”了大部分企业,特别是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自海关的统计显示, 2008年上半年,对外贸易出口额达6666亿美元,增长21.9% ,增速下行 5.7%。

7 月4 日至6 日,温家宝总理苏沪调研; 4 日至5 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广东调研;6 日至8 日,李克强副总理浙江调研;3 日至5 日,王岐山副总理山东调研。中央领导如此密集的调研,表明了决策层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极度关注。

银根紧缩,企业出现资金短缺,盈利能力迅速下滑。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对外界表示,1至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944亿元,同比增长20.9%,同比回落21.2个百分点。

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难题则更为严重。“中央有保有压,很明显,对融资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是希望保的。但银行更多会从效益方面考虑,在规模被硬性控制的情况下,首先想到要压的就是中小企业。”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日前,浙江、广东两省的省长,一一登门拜访了几家大型银行在当地分行的行长,搞得行长们都有点“受宠若惊”。

一位银行内部人士说:“银行作为垂直管理单位,平时当地政府与之往来并不很多,更别说是省长登门。看样子也是企业‘憋’到家了,省长才来‘说项’,希望他们能向各自的总行多争取点信贷规模。”

银行控贷暂未松动

《投资者报》记者从几家银行了解到,严控信贷目前还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

上述农总行信贷部人士透露,“现在贷款比任何时候都卡得紧,因为上半年个别省市放超了。总行对此非常重视,对贷款发放超规模的一级分行,已在系统内部进行了通报。”

据悉,现在农行实行一种名为“KTI 关键绩效指标”的百分制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对超计划的实行严厉的惩罚措施,即倒扣分。“这个分扣得很重。”他称。

其实,在贷款规模控制上,不惟国有大银行“严阵以待”,股份制银行亦是如此。

光大银行北京分行一位副行长对《投资者报》表示,央行今年控制信贷规模非常坚决,银监局的窗口指导,虽然名为“指导”,其实非常严厉。“在业内,现在控制信贷规模甚至上纲上线到了政治高度,是谁也不敢碰的一条高压线”。

央行日前发布的 2008 年上半年金融运行情况也显示,各家银行在贷款发放的问题上,确实没敢像往年那样“随心所欲”。至 6 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28.62万亿元,同比增长14.12% ,增幅比上年末低 1.98 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74 个百分点。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4525 亿元,同比少增 899 亿元,贷款增速趋缓。

央行公布的数据中还特别披露了一个数据,即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率达 1.95%。比上月末高0.44 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05 个百分点。郭田勇认为,这是央行释放出“银行流动性尚为充足”的信号。果真如此的话,货币从紧基调更加难以改变。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