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反弹要素残缺60%
导语:

投资者报(记者刘兆琼)宏观经济面,成为当前主导A股市场行情的最大变量。

7月17日,因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数据强于市场预期,A股连续两日下跌的势头有所回稳。但高开低走的走势,意味着投资者的心态仍很谨慎。

“目前市场走成这个样子,但我坚决不参与反弹,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等待反转信号再说。”海通证券一位资产委托管理部人士表示。

“创新低的可能性很大,不看好。”一位券商自营部副总表示,“我们在7月15日又降低了仓位。”

在前期反弹中本来就十分保守的基金和保险机构,7月15日、16日再次成为抛售股票的空头。

在《投资者报》记者7月16日收盘后的调查中,大部分人表示了对反弹前景的悲观。他们认为,外围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次贷危机的继续恶化,很可能导致这次A股反弹的夭折。

近期,美国最大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因次贷危机面临的资金困境恶化。市场普遍预期,一旦这两大房贷机构陷入财务危机而倒闭,势将再度危及美国甚至是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尽管美国对卖空房利美、房地美的股票进行监控、并对造谣操纵市场进行调查等消息,短期内有利于市场的止跌回稳,但并不能逆转投资者对美国经济以及全球经济衰退并且步入通胀的担忧。

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7月15日在美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作证时,也推翻了其之前做出的下半年美国经济会较强的判断,认为要到2009年及2010年才能展开缓慢的复苏,甚至还有进一步调低的可能。伯南克无力的表白,加大了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以及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

从历史数据来看也是如此,目前市场基本不支持20%以上的中级反弹。

《投资者报》以“40个交易日反弹幅度达到20%及以上”为条件,选取了沪市的3轮中级反弹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发现:宏观经济转好乃至处于转好“拐点”、上市公司业绩出色、市场底部换手率提高、权重板块领涨、政策面转暖,是构成历史上这3轮中级反弹的5大共性因素。

从目前整个市场来看,几乎不存在上述的可能性。以GDP的增长来看,目前政府层面通过牺牲部分GDP增速来控制通货膨胀问题的意图十分明显,信贷从紧的政策在短期内很难看到改变的迹象。

最新披露的经济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全年将毫无疑问比去年有所放缓,目前最乐观的估计约为9%~10%之间,保守估计在8%左右。

上半年CPI上涨7.9%,涨幅比上年同期高5.1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7.6%,较预期稍低。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通胀因素有可能见顶,但是由新一轮的PPI 传导到CPI上的时间大大缩短。

此外,国际油价虽在近日短暂回落但态势并不稳定,热钱又大量流入等,这些因素都导致CPI仍将维持在高位。

从A股上市公司的2008年中报和业绩预告来看,虽然比预期中的要好,但是业内人士认为,油价以及下游原材料推动的成本高增长,并未在中报中充分体现,这一不利因素将极有可能在第三季度或者今年底出现。

华富基金研究总监程坚表示,A股前期的反弹,是随着有些A股上市公司2008年中报和中报业绩预测的出台,比原来的预期要好而产生的。

另外,跌到这个程度市场本身也有一个纠错的需求。但如果光依靠中报的话,并不具备那么强的力量。

而银行、地产股等在前期反弹中领涨的板块,上周前几个交易日转而带头领跌。

但对于中级反弹前景的过分看淡,不影响对市场底部成型的预期。有私募机构分析技术走势表示,“虽然本周收于周阴线,大盘也会在近期构筑底部。”而在此前,《投资者报》通过对比当前股市与A股历次牛熊轮回的特征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目前市场七成特征近似历史底部。

从近一段时间的换手率来看,据《投资者报》测算,以7月1日作为基点——此前20个交易日的日平均换手率为1.31%,此后12个交易日的日平均换手率为1.67%,则有所提高。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