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催生太空产业
导语:

投资者报(记者缪舢)相信吗?未来中国更多的富豪将从月球产生。

这并非空穴来风。据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描绘,用航天飞机从月球运一次氦-3,就可以解决中国一年半的能源需求。而巨大的财富机会也就蕴含于此。

氦-3是月球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种新型核聚变发电燃料。

探月计划

距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是人类进入宇宙空间的第一步。中国政府于2004年2月13日首次公布嫦娥探月计划。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升空,一年来嫦娥一号卫星运行正常,这表明探月二期工程即将进入实质性阶段。

中国官方至今尚未宣布任何载人登月计划,但有海外媒体称,在2017年中国实施完成嫦娥探月工程三期之后,从2018年开始实施第四期嫦娥探月计划,中国宇航员将执行登月任务。

出语谨慎的中国探月副总设计师姜景山表示,中国人登上月球的时间要到2020年。“根据目前的进度,再过四五年,即大概2012年可以先让机器人在月球收集样品,并返回地球进行研究。”而在月球上留下中国人的脚印,插上五星红旗,至少还需要等到2018年以后或如专家所言2 020年。

与此同时,围绕月球的战略部署也在各国展开。2003年中国开始探月工程立项,美、日、欧、印分别宣布新的探月计划。2004年1月14日,美国宣布重返月球,并且提出未来登陆火星的太空计划;印度提出2015年前宇航员登月;欧洲空间局提出2020年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计划;日本制定系统的月球探测计划,并抢在中国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前40天,发射成功“月亮女神号”绕月卫星。

在新一轮深空探测热的背后,则是对月球上丰富资源的觊觎。

投资太空产业

除氦-3外,月球上钛的储量有150亿吨,分布面积大约是一个中国的版图大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新一轮深空探测热的根源。

但对中国来说,登月不单是为了获取月球上公共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登月、深空探测过程中,科学技术研究上一项项突破的价值要高于月球上的资源。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探月工程证实,月球探测是具有高科技和高经济产出率的项目,实现的价值远高于探测本身。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投资高达260亿美元,但却产生了3000多项新技术和2000亿美元的效益,并带动了整个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比如,现在婴儿用的尿不湿最初是为航天员设计的,还有手提电脑、微波雷达,耐克公司的气垫运动鞋得益于宇航员登月靴技术。阿波罗深空登月工程被经济学家总结出一个著名的太空产业投资定律,太空研究每投资1美元平均能得到4至5美元的回报。至于高科技成果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更难以估算。

欧阳自远指出,中国启动探月工程将极大推动整个科技发展水平,对于经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探月工程的逐步实施,必然会带动如大推力火箭、航天飞行器、机器人、遥感、通信、材料、能源等科学技术的突破,同时也带来无数新的高科技产业投资机会,对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提升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一位美国专家将嫦娥探月计划比喻成中国未来20年发展的技术引擎,称“中国从美国阿波罗探月计划中学到一些东西。”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