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还有10年以上增长期
导语:

投资者报(分析员 予青)站在2008年新的起跑线上,展望未来10年,在全球化的大机遇下,中国仍将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热钱流入的趋势和外部失衡的冲击。

但是,中国有望实行的松财政的政策将使内需得以进一步扩大,从而完全有能力抵御外来影响的冲击。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将迎来10年以上的增长期。

中国经济在过去10年里,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这期间,非但没有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反而使中国经济在这些困境的洗礼下变得更为强大。

而把1998年作为这轮经济周期研究的起点,也具有较为重大的意义。1998年,经济运行真正进入谷底,在东南亚国家的影响下,周边经济不断恶化,因此采取措施使经济回升的力度加强。面对1998年中国经济运行贸易增长速度下降、国内需求不足的环境,中国实行了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并仍执行积极的扩大内需的财政、货币政策,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投资仍是重要引擎

由于不同时点对应坐标的斜率逐渐增大,总体上看,从1998年至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加速上升的态势(见图1)。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1998年的28406.18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09998.16亿元。根据对其每月增幅的比较,从2003年起,中国经济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并伴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上扬。2004年3月,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幅43%,位于本轮经济周期的最高点,并引发宏观调控,随后在2005年回落至较低值,其后的月增幅并未超过30%。

通过比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CPI增速,我们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06年之前超前于CPI增速,而在2006年之后,CPI增速逐渐超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但是CPI增幅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粮价和油价上涨的影响,因此,投资驱动型经济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变还有待证实。

我们认为,在经济环境大背景不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月增幅将继续在20%至30%的区间内波动,投资依然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

物价水平有望回落

从CPI的走势看,1998年至今,中国CPI经历过几轮周期性的循环上升和下降(见图2)。从1998年相对低点到2002年的相对低点,1998年的低点主要是由于1996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为物价下跌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经济也由以前的卖方市场转成买方市场,绝大部分商品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价格上升的空间变小,而且在1998年结束时,居民储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消费动力依然不足;同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使CPI和GDP增速降低,CPI增速在1999年中降至-2.2%,GDP增速也降至8%以下。

其后,从2002年的相对低点经过一轮上扬后到达2006年相对低点,按此走势推算,中国CPI在经历今年2月份8.7%的相对高点后,将在2010年达到相对低点。因此,目前中国整体的物价水平有望回落。

出口受外需影响明显

1998年至2007年末,中国出口总额从1837.1亿美元增长至12180.15亿美元,达到约5.6倍的增长空间。具体看,1998年和1999年出口增长放缓,主要是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对我国外贸出口形成巨大的威胁和挑战,而美国经济增长幅度在1998年第二季度起出现下滑的态势,从而对我国的出口企业造成一定的压力。

同时,商务部公布的进出口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出口增幅明显放缓,而进口增速加快,使得净出口绝对量降低,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有所下降。而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的外部需求减弱,将进一步对我国的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人民币汇率将相对稳定

人民币利率在1997至1998年连续5次下调,以及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保持相对稳定,主要是得益于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家强有力的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改革措施。

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一直保持稳定、渐进的升值方式,但从2008年初开始明显加快了升值步伐,而热钱的流入又导致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出口企业面临困境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将面临两难的货币政策抉择。

2008年4月,人民币汇率逐渐企稳。按目前人民币汇率的增长速度,在中国经济内外部环境不发生大变化的情况下,人民币将在未来10年以3~4倍的速度增长(见图3)。

增长与调整并存

10年间,世界经济由快速增长转为放缓,同时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和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面临着外部环境的调整。随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情况将加重,这将促使中国政府采取更为有利的措施缓解这种局面。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对我国外贸出口形成巨大的威胁和挑战,而美国经济增长幅度在1998年第二季度起出现下滑态势。就目前来看,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经济形势和展望》报告指出,世界经济正处于严重衰退的边缘,2008年增长率预计将从2007年的3.8%下降到1.8%,2009年仍将继续低迷,增长率只有2.1%。同时,中国也正面临更大的资本流入和国际市场更为激烈的竞争,因此中国需要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环境下寻求新的增长点。

1998年的这轮经济周期开始的时候曾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中国能从中独善其身,找到自身的增长方式,迎来了GDP跨越10年的增长,而在2008年新的一轮经济周期开始的时候,由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中国在这个节骨眼上再次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从而抑制了中国的外部需求,使外部失衡的局面加剧,但是,我们认为,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措施扩大内需,包括放缓人民币升值的步伐、提高出口退税率、补贴农村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等。

因此,在下一个10年里,中国将继续迎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同时也应注意到,二季度GDP同比增长10.1%,略有放缓,出口需求的降低已经在短期内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增长。尽管长期中国经济看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将迎来较为痛苦的调整期。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