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分析员 黄凤清 杨秀红 记者 魏子丹)奥运会被全球公认为“加速一国经济发展的超级引擎”,对各主办国的股市也会起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回顾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以来各国奥运年的股市状况,我们发现,在奥运会开幕之前或之中,大部分主办国的股市有所上涨,但奥运会结束后,各国股市的表现则各不相同。
“以目前研究来看,奥运会之前3年主办国经济水平普遍会出现上升,但奥运结束后将会出现下滑。不过根据经济体规模不同,奥运会的影响并不一致。”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赵锡军认为。
韩股奥运会后创新高
韩国是奥运主办国中距离我国最近的国家,由于同属亚洲国家,两国拥有相近的文化背景、理念和思维,且举办奥运会时的发展阶段比较接近,都处于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转变的过程中,因此韩国当时股市的情况也和现今的A股市场更具有可比性。
1988年9月17日至10月2日,第24届奥运会在韩国首都汉城(首尔)举办。汉城奥运会恰逢全球股市走高之际,因此催生了韩国的股市泡沫。
自该届奥运会筹备伊始,韩国股市迎来了一轮爆炸性增长。1985年韩国KOSPI指数仅为140点,随着奥运会的召开,1986~1988 年间KOSPI 指数从200点上升到700点。在奥运会举办的当年,股指涨幅高达70.51%,为上世纪70年代以来奥运年股市涨幅之首。1989年4月1日,股指达到1007点的高位,在不到4年的时间内涨幅高达619.2%,创造了股市暴涨的神话。
与通常所说的奥运会“前7后3”的“黄金10年”行情不同,韩国股市仿佛在短期内释放了全部的能量。1986年至1987年最后的两年筹备期内,韩国KOSPI指数分别出现68.90%和98.29%的暴涨。而这与20年后的中国股市颇为相似,2006年,上证综指年涨幅130.43%,进而在2007年继续出现96.66%的年涨幅。在这一轮牛市行情中,上证综指经过22个月的时间,由2005年末的1161.06点激增至6124.04点,涨幅达427.45%。
值得一提的是,在奥运会召开的前一年,即1987年10月,韩国KOSPI指数在创出阶段高点517点后,展开了一轮短暂的调整,并于当年11月26日创下调整新低455点,跌幅为12%。同是在奥运会召开前一年的10月份,A股创出6124.04点历史高位后亦展开了一轮调整,但其调整幅度却远甚韩国。截至2008年7月25日,上证综指跌至2865.10点,相较6124.04点高位,跌幅已达52.49%。
此外,在经历了1987年10月的短暂调整后,韩国KOSPI指数于当年11月底展开了触底反弹行情,股指迅速上扬,在1988年6月9日再度创出新高737点,并在随后的3个月里保持窄幅震荡格局。
奥运会期间,KOSPI指数延续前3个月的震荡整理态势,平稳度过了奥运会敏感期。汉城奥运会结束后,KOSPI指数并未掉头向下,而是开始大幅拉升,于当年12月15日攀升至930点,创年内新高。综观1988年韩国举办奥运会当年的股指表现,KOSPI指数涨幅虽较前一年有所放缓,但年涨幅仍达70.51%。
汉城奥运会结束后直至1989年4月的一段期间内,KOSPI指数更是走出了一波持续上扬并迭创新高的行情。直至1989年4月1日,指数在创出新高1007点之后掉头向下。1989年,伴随着全东亚地区股市泡沫的破裂,韩国股指的涨速和前两年相比出现大幅下滑的局面,当年的涨幅几乎为零。在此后几年间,韩国股市进入了窄幅调整期。
回顾韩国汉城奥运会前后的大牛市行情,其股市中表现出色的主要板块有交通运输、通信、金融、基础材料、零售业等。而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奥运概念股,也是迄今为止借助奥运实现突破最成功的股票之一,就是三星电子。
奥运前三星电子在国外鲜为人知,奥运后其品牌价值连续三年翻番,成为亚洲第二、仅次于日本索尼的国际品牌。三星电子的宣传主管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虽然汉城奥运会时三星只是韩国国内赞助商,但借助汉城奥运会提升了品牌形象,变成一家跨国企业。”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作为TOP10赞助商并经历了5届奥运会的三星电子,销售总额较1988年已提升了29倍。
在A股的奥运板块中,主要包括建筑建材、旅游、消费等行业以及奥运主办城市——北京地区的概念股票,目前还没有出现类似三星电子这种切实受益、并由此转变为行业龙头的个股。
美股在两届奥运会后均有上涨
美国前后一共举办过4届奥运会,最后两届分别是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和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这两届奥运会后美国股指均呈现上涨走势。
据资料显示,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直接经济影响规模为23亿美元,间接为28.34亿美元。亚特兰大奥运会举办前一年,美国GDP增长率为4.6%,低于1994年的6.2%;举办当年达到5.7%;而奥运会后美国GDP增速加快,1997年美国GDP增速达到6.2%。与之相呼应的是,亚特兰大奥运会前,美国股市涨幅逐渐缩小。奥运会前18个月,标准普尔500指数涨幅为46.02%,道琼斯工业指数涨幅达到47.47%;奥运前12个月,标普500指数涨幅下降至23.11%,道琼斯工业指数涨幅下降至24.11%;奥运前6个月,标普500指数涨幅缩至8.88%,道琼斯工业指数涨幅已缩至10.5%;奥运会期间,美国股市甚至出现下跌,道指下跌0.68%,标普500指数下跌2.78%。而由于当时美国正处于新的经济增长期,跌势并没有持续。奥运会结束后美国股市转跌为升,奥运后半年、12个月,标普500指数分别上涨21.29%及37.96%;道指分别上涨22.46%及35.72%。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后,美国股市的走势也基本与之类似。奥运会开赛前18个月,标普500指数及道琼斯工业指数分别上涨了29.20%及8.21%;奥运前12个月,标普500指数涨幅缩减至16.39%,道琼斯工业指数则下跌7.33%;到奥运前6个月,标准普尔500指数仅上涨2.39%,而道琼斯工业指数跌幅达10.03%;奥运会期间,标普500指数下跌3.26%,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8.12%。奥运会后,美国股市呈现出持续上涨趋势。奥运后半年、12个月,标普500指数分别上涨10.21%及9.94%,道琼斯工业指数分别上涨4.87%及8.95%。
小型股市受奥运影响明显
从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前后该国股市的走势可以看出,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受奥运会的影响较为明显。这3个国家在奥运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后奥运低谷效应”,股市也相对疲弱。
我国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北京市GDP仅占全国GDP约3%,这与奥运会举办时亚特兰大仅占美国GDP约2%的情况极为相似,因此奥运会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影响并不十分强烈。而上述3个奥运主办城市的GDP平均占其全国GDP的25%左右,奥运会对其国家经济的影响也就比中国和美国更为明显。
另据相关统计资料可以看出,这些国家奥运会前两年经济均有明显增长,而奥运过后则开始放缓,其中西班牙甚至出现经济衰退。
从股市的表现上看,德国股市在奥运期间小幅上扬,但奥运后便继续下跌;西班牙股市亦是在奥运开幕后出现反弹,并在其间维持横盘震荡,奥运结束后股指便快速跳水;澳大利亚股市在奥运前一个月上涨迅猛,但仅在奥运会开幕初期短暂上涨,之后出现宽幅震荡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