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记者冒安林 窦亚南)机会总是蕴藏于变革之中。
“我们可能还需要5~10年的时间努力去积累,抓住机会,就有可能成功。”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说。
此刻的中兴通讯,或许正是春风得意。将联通CDMA网络收购过来的中国电信,已经抛出了200亿元采购大单,投资于CDMA网络的扩容和优化。而中兴已经独自占据国内CDMA市场份额的30%,成为国内C网头号企业。在中国移动TD终端手机的几轮采购中,中兴通讯同样成为最大受益者。
但未来似乎谁也说不好。
2007年,中兴通讯实现收入347.8 亿元,同比增长49.8%,净利润12.5 亿元。但这仅仅是刚刚走出前几年增长放缓的低迷困境,未来公司的发展空间,将依赖于通信市场对移动通信系统设备需求的波动变化。
侯为贵的中兴通讯,几乎拓展了每一个通讯领域,在GSM、WCDMA、TD-SCDMA、CDMA2000、WiMAX等主流通讯领域方面均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并连续两年创造全球CDMA合同数量第一和基站新增出货量全球第一的佳绩。
但在中兴投入巨资涉入几乎每一个通讯领域的同时,也承担了较大的经营风险。如果在中兴寄以厚望的3G技术方面无法确定大量的商业需求并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那么别的通信企业能够存活下来的行业冬天,中兴或许就会因为某些薄弱环节而提早死去。
中兴同时又试图做全球规模较大的手机终端生产厂商,并且手机产品的收入已经占据中兴的第二大收入来源位置,占比达到了22%。2007年,中兴通讯共向全球提供了3000万部手机终端产品,居全球第六位,预计2008年增至5000万部,并且在未来几年内,达到1亿部的产量。
但在昔日巨头摩托罗拉黯淡之后,诺基亚、索爱也发觉自己经受严重竞争,来自苹果、微软和GOOGLE等科技巨头的智能手机的挑战,使得索爱2008年第二季度仅实现600万欧元,同比锐减97%。它们的今天会不会成为中兴通讯的明天?
当然,对中兴来说,目前正是技术改造升级的关键阶段,市场机会远远大于挑战。国内3G市场需求的逐渐明朗,在CDMA和CDMA2000上,中兴做了很多研发投入和市场准备;而中国移动打造的TD-SCDMA网络,中兴又占据了初期35%的市场份额;此外的IPTV、数据、终端等领域,中兴也拥有一定的市场优势。
而中兴的WCDMA产品,在海外已经很有竞争力,开通了多个商业网,使得中兴的海外市场收入超过了50%;2007年,中兴海外业务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了96%,排名第一的亚洲地区占其中48%,排名第二的是非洲地区。
全球范围内的通讯设备厂商,似乎正随着此次的经济危机而步入低谷,除了思科以及爱立信等优势厂商经营状况较好之外,北电已经濒临倒闭,诺基亚与西门子、阿尔卡特与朗讯的合并还在业务整合之中,增长乏力。
这给中国通讯设备厂商华为和中兴通讯,既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同时也要谨防低谷对企业自身的伤害。与华为任正非相同,侯为贵也习惯低调。在这个方面,两个人都面临着相同的考验。
未来10年,伴随着中国电信市场中CDMA和TD-SCDMA网络的快速发展,中兴通讯能否通过定制的方式为运营商提供核心设备以及终端手机,并由此获得较好的盈利回报,然后由此支持企业的研发和测试等技术实力的发展,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