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金受困蓝筹流动性
导语:最令人揪心的流动性风险开始出现

据来自WIND资讯的统计,大盘虽然经历了大幅调整,但是目前仍然有约50只基金的规模在100亿元以上,而规模在150亿元以上的基金,达近20只。另外还有4只基金规模在200亿元以上,其中,华夏红利的规模居首,约在248亿元,汇添富均衡增长随后,资产规模在208亿元,诺安股票和广发聚丰的基金规模分别约为204亿元和203亿元。这些大型基金在两市成交日益萎缩的情况下,受困流动性的问题越显突出。

地量限制流动性

与百亿元基金对应的是,近来A股市场每日成交量的不断萎缩,市场新的“地量”不断出现,与去年动辄至少千亿元的成交量相去甚远。

一些基金经理开始担心,最令人揪心的流动性风险开始出现。2004年,国内两只百亿元基金曾一度创造历史,然而,随之而来的熊市严重制约百亿基金经理的操作。

一位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曾断言:“今年大型规模基金会非常难做,想买的不敢买,要卖的卖不掉,反而一两亿规模的基金会比较好‘掉头’。”在此情况下,他反复告诫机构投资者和大户们,多配置债券型基金,多考虑专户,而公募基金则需要小心,尤其是规模过大的巨型基金。

对于有流动性困境的巨额基金而言,不敢买或许正成为基金的市场常态。“买股票的时候,得先考虑将来能不能卖掉,随便卖一点就会导致股价大幅下跌。”深圳一位管理着百亿元资金的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

蓝筹跌停的教训

今年下半年第一个交易日,作为基金第一重仓股的招商银行突然跌停,让市场上的投资者们记忆深刻。紧接着第二天,中国平安紧随招行出现跌停,又令市场再度恐慌。

综合事后跌停原因分析,“小非”减持和收购香港永隆银行后面临再融资压力被认为是招行当天跌停的主要原因,中国平安则是在投资富通银行巨亏和查税传言的影响下跌停。

“不管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招行和平安跌停,在不利消息极其容易被放大的弱市环境中,招行和平安的跌停让基金公司意识到,投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非常重要。”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监察人员向记者表示。

其实,在此之前的5月到6月,各地证监局对基金公司的系统性检查中,对基金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十分重视,督促基金公司切实做好压力测试。

据介绍,压力测试是用来检测在特殊情况(如市场崩溃)下,公司所拥有的金融资产头寸对公司可能产生的潜在亏损。基金的压力测试就是在市场极端情况下,基金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卖出股票,这取决于单只基金的规模,单只基金持股集中度、基金行业持股集中度、每个股票成交量等指标。

在招行、平安跌停当天和第二天,股票成交量急剧放大。招行在7月1日和2日成交量分别有14亿元和近13亿元,平安在跌停当天有20多亿元成交,第二天进一步放大到44亿元,都是这些股票跌停前平均成交量的2倍到8倍。

重仓招行的一位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在大幅下跌中,招行成交量放大很多,这样有利于基金投资中的流动性管理,他并不担心招行的流动性,最怕的是出现今年某些时期有色金属那样的无量连续下跌行情。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