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绝大多数证券投资类私募基金采取提取浮动费用的方式,基本上为浮动的业绩报酬。据有关数据显示,虽然私募基金整体上仍然跑赢了国内公募基金,但由于其收入来源主要是通过获取绝对收益来进行业绩提成的,当市场深度调整,跌破面值的私募基金成批出现后,私募基金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业绩遭遇寒流
深国投公布的最新净值显示,该信托旗下所发行的54只运作超过半年以上的产品中,除了江晖旗下的“星石系列”和田荣华旗下的“武当系列”,其他49只产品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均为负。
据有关数据显示, 截至7月18日,深国投?鑫鹏1期单位净值仅为45.84元;截至7月4日,深国投?世通1期单位净值仅为50.33元;截至7月15日,深国投?君丰1期的单位净值也仅有58.82元。数据显示,另有多达14只私募基金的单位净值已经在50元到60元之间,接近“腰斩”。
“近一年以来,很多私募都是白干了。除了收益难以保证,私募还要面临一定的运作成本。私募的大小不同,其运营成本也不同,但其成本一般不会少于每年200万左右。”深圳市晓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骏向记者表示。
另外,市场规模的缩小也是私募基金当下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不少私募产品规模已经下降到五六千万元的规模。
操刀股权融资
“大小非”股权融资业务悄然兴起的背景下,不少以前做资产管理的私募也纷纷转行,扮演起了股权融资中介人的角色。
据了解,目前股权质押融资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资金方通过银行做委托贷款,银行帮助进行贷款管理,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借款方以股权作为质押,在中登公司办理质押手续;二是通过信托公司发行信托产品,资金方认购信托产品,然后以信托资金投资贷款项目,融资方通常需要到期回购质押股权。如果是“大小非”质押融资,需要在中登公司办理质押手续;如果是流通股质押,通常需要过户到信托账户。
一般来说,这些交易的财务顾问费用约为融资金额的2%-5%,参与中间方会根据一定比例进行内部划分。不过,中介人也并非为拿到佣金而一味地促成交易,而是按照借贷双方客户、银行、信托公司的风险控制要求,对项目进行筛选和撮合。
“最近行情不好,公司基本没在二级市场操作,却为客户做成了好几笔法人股权质押融资业务。”上海三赢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戚春伟向记者表示。
据一些业内人士介绍,今年以来不断下跌的市场,令大多数私募都损失惨重,只能选择“吃老本”。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其中一些私募开始选择三三两两联合起来,拉抬某只股票的价格并选择较快逢高出货,从中赚取一点收益。
“以快进快出为主,收益还是不错的。当然,也有失手的时候,市场不好,有时人算不如天算啊。”上海一私募基金经理褚恒向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能够保持正收益或者净值微幅下跌的私募,几乎全部都是空仓或者轻仓,最多只是打打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