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点前投资者再吁“拯救A股”
导语:监管层的"维稳"口号与实际举措脱节,加深了市场的信任危机。深套之中的投资者在日渐绝望中等待实质利好出台,但这一期望也许超过了证监会的能力。

9月10日,北京市东城区方正证券和平里营业部里冷冷清清,只有一些头发花白的老人在坚守。

此时,A股距离全民狂热参与的历史高点6124点不到一年、距离奥运期间股市暴跌仅仅过了一个月,当天收盘上证指数逼近2100点。

用脚投票“维稳”政策

更让投资者感到失望的是官方的“维稳”政策落空,大批网民们开始在博客上炮轰证监会、尚福林,甚至认为股改已经彻底失败。

自8月中旬以来,监管层发话频率再次加大,但始终没有切实有力的利好政策出台。其结果就是,除了8月20日出现单日7.63%涨幅,指数始终一路向下。

8月22日,国资委、证监会联手建立实时监测系统,监管国有股转让情况,当日指数跌幅1.09%。

9月5日,沪深两市发布新股上市规则,强化了对大股东交易行为的监管,当日指数跌幅3.29%。

而9月8日,旨在减缓上市公司股东减持套现的可交换公司债征求意见稿亮相当日,指数再次下跌2.68%。

投资者用脚投票的原因是什么?

“从盘面来看,应该说还是有机构力量在砸盘。”资深投资者、上海睿信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李振宁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9月8日,上证综指下跌2.68%的过程中,中石油出现了4.86%的跌幅,成为当日大盘下跌的原因之一。而在中石油大跌的背后,可以看到绝非散户的力量。根据上交所Topview数据显示,当日中石油卖出前5名包括代码为4567、4577、4591和4612等4家基金公司,以及中信证券营业部席位。

境内机构缘何在如此低点继续杀跌?李振宁认为:“现在基金的思路也出现了分化,有看多的也有看空的。我认为在这个点位杀跌,不排除机构是故意所为,可能是借此表达不满。”

投资者坚守并期待

股民耿小姐已经连续2个月坐地铁上班了,但她仍然没有选择割肉。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当日上证综指跌幅4.47%,跌破2600点关口。

这对于一心期待“奥运行情”出现的耿小姐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工作2年的耿小姐在2007年的牛市行情中小赚一笔,买了一辆宝来HS,原以为就此可以摆脱挤地铁上班的痛苦,谁知却在10月开始的大跌中被深度套牢,这辆车对于收入并不很高的耿小姐来说逐渐成为负担。

2008年6月,成品油价格上涨,让“经济危机”的耿小姐雪上加霜,终于决定回归地铁。没想到的是,由于奥运期间单双号限制,地铁里比以往更加人满为患。

“虽然不会割肉,但股市什么时候才能看见希望?我什么时候能再开车上班啊?”耿小姐无奈地叹息。

北京市方正证券和平里营业厅中户室的一位投资者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这个市场本身就是一个非理性的市场,加上大小非的解禁,供求关系被打破,于是就疯狂的下跌”。

但他们仍然没有选择空仓,一位姓马的投资者对说,即使市场再不好,市场上也有上涨的股票和下跌的股票。研究股票的人都有一个通病,就是特别相信自己,觉得自己研究出的股票都是上涨的股票,所以,总是不愿意空仓,折腾着买进和卖出,其实很多时候判断是错误的,所以总是在赔钱。

9月10日中午12点,一个70多岁的头发花白的老大爷正在吃午饭。他住得离营业部比较远,每天都从家里用餐盒带午饭,是在1996年入市的。

他说,股市就是这个样子,入市时间越长,赔钱越多。因为赚的时候你不想走,赔的时候你不能走。中小散户基本是赚不到钱的。他自己这些年算下来,也是赔钱的。

现在,每天来营业部的人中,五六十岁的老人比较多,中年人来的并不多了。方正证券和平里营业部客户经理刘先文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由于大幅下跌,很多人被深度套牢,已经不来营业部了。每天也就有四分之一的来这里”。

周边的几个证券营业部也大概如此,许多投资者在这次大跌中亏损了2/3甚至更多,“把在2006年、2007年赚的钱都赔进去了。”

不能透支政策信用

李振宁认为,目前国内的机构投资者整体缺乏投资观念,保险资金2500点看空、公募基金追涨杀跌都是很好的例证。而监管层几乎动用了一切官方权威媒体来表达“维稳”的要求,但直到今天都没有一个“维稳”的标准和有力的措施出台。

“市场跌成这样,令人痛心疾首!港股当时跌了,我们发起了港股保卫战,调集大笔内地资金去托市救市。美股跌了,美国这样的成熟投资市场都会出限制做空的规定,从而努力保护它的金融市场。但是到了A股市场,没有人真正关心投资者受到的巨大损失!”说到这里,他的情绪有些激动。

“这次大跌,损失最大的是国有资产!”李振宁表示。他认为,管理层透支了自己的信用,违背了自己的承诺,甚至可以说不理解现代金融的意义。而这样的缺陷,直接导致了国有资产在股市严重缩水的过程中受到了巨大损失。

 他认为,要稳定市场有很多方法,管理层不拿出实际行动而仅仅靠通过媒体“吹风”是一种不作为的表现。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李振宁语速极快,记者几次想插话都没有成功,当听他从国内股市谈到国外股市,从历史谈到未来的时候,记者能感觉到他对资本市场的“恨铁不成钢”之怒。

“我认为我是个爱国的人,我相信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我相信那些忍辱负重的企业家,所以长期来看,我对股市还是很有信心的。”李振宁最后说。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