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英语简称为“VC”,由于中国人对风险的厌恶和避讳,通常也称之为“创业投资”。尽管自商业出现就出现了投资,但专业的风险投资在中国发展却是最近十多年的事情。正如众多从海外引进的新事物一样,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也经历了比较曲折的过程。我自2000前后开始涉足中国的风险投资,这些年来亲历了中国风险投资成长的烦恼,愿将我的感想与大家分享。
本世纪初,正是互联网方兴未艾大肆兴起并泛滥的时候,又恰逢是国家创业板酝酿推出之时,再加上此时几家由海外风险投资基金在中国投资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巨大的财富效应和我国资本市场大好时机的刺激,一大批本土的风险投资公司不约而同成立了,基本都集中在2000年前后。当年我正好研究生毕业,因为具有经济和理科背景,基本符合复合“人才”条件,而有幸进入到风险投资领域。
事实上,VC从业者在西方国家是由非常专业的人士担当的,需要深厚的阅历和专业知识。我虽然在上研究生前有过两年工作经历,但与投资不相关,因此刚进入到这个行业,那是相当的茫然。好在领导们多是当时证券界的投行人士,对投资和项目还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于是跟随他们开始了我的风险投资经历。
项目选择是风险投资的关键所在,而选择什么样的项目和如何选择项目则有很深的学问,尽管总体来看都脱离不了技术、市场、管理(或团队)这三个方面,但要真正理解却不容易,如何把握则更不容易,下面我谈谈这些年我对这三个方面的认识过程。
风险投资之与技术
2000年前后,中国本土的风险投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而负责这些公司运营的主要是来自证券界的人士。受当时国内极不成熟的资本市场和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影响,在当时,普遍把风险投资与高科技或者互联网等同起来,因此对投资项目的选择目标非常明确,看项目首先是技术评估。在2000年左右,任何一个概念的技术,在资本市场都会被热炒一番,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对纳米技术的热炒。只要有纳米技术的股票会疯涨,同时纳米技术相关的投资项目受到哄抢,如果不是关系好,一般无法参与到这样的投资项目。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当时以比较高的价格投资了一个纳米材料生产的公司,并马上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一心盼着上创业板后赚钱推出。而此后随着创业板的无限期搁浅,以及纳米技术和材料本身的不成熟,项目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困境。直到现在过去近10年了,当年被热炒且被广泛看好的纳米技术及其应用仍然还停留在概念的阶段,当初一大批与纳米技术相关的项目,生存至今的少之又少。
本土风险投资在最初的市场狂热过程中,以技术概念为主要投资目标的投资行为被市场和现实狠狠惩罚了一番后,大家开始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反思,将投资理念得到提升,开始从理想进入到现实,认为投资项目的市场成熟是第一位的,于是开始进入到市场导向的阶段。
风险投资与市场
市场对于一个成功的项目来说,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如何评估出投资项目市场的成熟度却又是个难题。因为非常成熟的市场通常会面临进入壁垒比较低,竞争比较激烈,而风险投资通常从其定位来说不愿进入到这样的项目,因此一般会选择具有一定的潜在市场和进入壁垒的项目。
2002年中国创业板搁浅后,风险投资开始进入到相对的理性阶段,开始把项目的市场作为投资的首要标准。这期间,我参与了三个项目,第一个是从事现代农业的,第二个是从事现代花卉种植的,第三个是从事生物农药的。
应该说三个项目面临的市场都是巨大的,而且也是有潜在需求的。但在投资后的一段时间里,却都面临着投资失败——第一个项目和第二个项目的老板都是利用项目在套取投资者的钱,不做实业而逐渐把公司掏干;第三个项目则是无法将所生产的产品的市场销路打开。
现在总结三个项目的失败,我认为很明显在管理和团队的考察上出现了问题,但这在当时却是比较普遍的问题,我熟悉的多个风险投资公司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投资后不但项目没有做好,最后连人都找不着了。于是经过多年的惨痛教训后大家进一步觉悟到,风险投资选择项目的标准关键在于团队和管理,并逐渐开始理解了西方风险投资遵循多年的法则:管理和团队是第一位的。
风险投资之与团队和管理
为什么团队和管理对一个项目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呢?
我认为团队意味着人,而管理则意味着制度。只有人在一个公司或者组织里才是最活跃的因素,技术再好,市场再广阔,没有合适的人去执行,技术也只能在实验室里躺着睡大觉,市场也永远是潜在的市场,而不会变成自己的市场份额,因此人是投资项目最关键的因素,也是首要因素。
其次是管理,有了规范和科学的管理,从而让企业的经营行为理性化,可以有效控制系统风险,保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会犯致命的错误,这样才会保证企业尽量朝着正确方向发展。近几年本土风险投资公司在比较漫长的摸索中,也开始真正理解了团队和管理在投资项目中的作用,甚至出现了直接冲着某一个信赖的人进行投资的案例,认为只要这个团队可靠,哪怕他们是完全重新开始做一个项目也是看好的。
但是,看重团队,并不是忽略了技术和市场。团队、技术和市场对于一个投资项目来说应该是三位一体的,只是对一个创业项目来说,各自发挥的作用不一样。可以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三者的关系:市场好比土地,技术好比耕田机,而团队则是耕种者,要想获得好的收成,土地是最基本,就别谈收获;但有了肥沃的土地,没有好的耕作工具,效率不会高,收成也不会好;有了土地,也有了工具,但没有勤劳的耕种人,也不会有收获。
今天我们所说的看重团队,实际上是已经有了两个隐含的前提:就是市场和技术都还过得去。正是相对于静态的市场和技术,活跃的人才显得至关重要,这是我国本土风险投资经过了长期的成长烦恼,并交付了大量学费才意识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