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建设要求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作为一家致力于牛羊肉生产、销售一体的清真食品加工企业,北京老马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马清真)或许做到了。
在超市刚兴起的时候,完成了农产品销售的市场铺垫,等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转而到内蒙古投资兴建自己的养殖基地,上屠宰生产线,建养殖场,选用最先进的硬件设备,进口最优质的羊种,推进养殖的繁育技术。与当地政府技术部门和养殖户,建立了一条紧密的产业链条,既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又促进了高效畜牧业的发展。
2005年时,老马清真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建立起自己的屠宰养殖基地,企业重心调整,同时受到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公司平均年销售额依然保持了近20%的增长。经过三年的精心培育,各个环节基本稳固。
面对充足的货源,老马清真又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销售上,这次瞄到了海外市场。北京老马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志全认为:销售市场的开拓与发展现代养殖业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建设自己的养殖基地,既可以保证货源,还可以控制品质,这是食品企业腾飞的基础。
打开市场 造就品牌效益
1996年初,在北京的一个小四合院里,三个人建立了老马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马清真)。创业伊始,企业就实现了迅速成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迅速得到扩大。甚至从2002年到2005年企业的销售量,销售额,效益连续四年都实现了超过50%的增长速度。
“老马清真的快速成长,一方面是源于对食品品质的重视。另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把握住了市场”,马志全这样总结着老马清真多年的发展心得。
老马清真一直最注重品质。在加工工艺上,与其他肉制品用卷切相比,老马清真采用方板切,出来的肉坯更规则,肉质均匀,薄厚相同,就像铅笔一样,一根一根的是自然卷曲。屠宰加工厂生产这种卷肉时,假设一只羊的出肉率是100%,事实上90%都可以做成这种肉卷。但老马清真规定:舍弃不适合涮的部位,一只羊所取的肉不超过45%,这个习惯延续至今。
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得益于对品质的关注,还得益于对销售渠道的把握。
公司建立之初,正赶上中国的超市刚刚起步,一些国营的副食店面,由面对面的售货方式逐步转为自选的购物方式,当时很多人都在观望,这么卖行不行?老马清真很快就接受了这种方式,而且坚信这是未来零售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公司于1996年1月建厂,6、7月份就已经开始跑超市了。由于正值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型时期,进超市门槛低,销售也有保障。先入为主,老马清真食品的零售业务由此打开了一扇广阔的大门。目前老马清真在超市的销售比重占全部销售额70%多。
为了适应超市供货需求,老马清真对肉制品也进行了大幅调整。起初老马清真的肉制品主要是满足自用,供给自己的餐饮店,之后供给其他的餐饮店面,赶上超市兴起后,自然而然地开始做超市。餐饮店需要的多是生鲜的羊肉。但在超市里,因为鲜肉保质期短,直接会导致企业退货率增多。做冻肉,则很容易延长货架期。
坚守肉质、走超市路线,一直被陆副总看成是老马清真前期迅速成长的主要原因。或许正是因为如此,自1998年起,每年的北京市场调查中,“老马”品牌一直列速冻食品第一品牌。
投资基地 注重养殖
稳定供应量,是畜牧食品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最近几年,总能听到农产品加工企业呼叫原材料短缺。乳制品行业甚至设置了必须有固定及能满足生产需要的奶源基地的“硬件”要求。牛羊还没有变成通用商品,不是随时都可以采购到的。随着居民对牛羊肉消费的增长,根据目前我国畜牧养殖地区和数量规模的限制,畜牧食品企业原料供应将成为未来竞争的角力点。
如果说老马清真通过“跑超市”,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那么企业的发展后劲是否充足,就取决于原材料的供应是否稳定。2005年老马清真迈出了一大步——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建立了屠宰场,意欲建立自己的原料供应基地。当时只向银行申请到了小部分贷款,80%的资金靠自筹,才完成了这步扩张战略。
为何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屠宰场呢?马志全认为,必须从源头上消除食品产品隐患。2003、2004年国家开始对食品行业加大监督力度。与此同时,老百姓也开始注意消费食品的安全和卫生。苏丹红、瘦肉精等一连串事件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食品安全的恐慌。企业本身的快速发展也加大了原材料的需求。牛羊的养殖地集中在内蒙,但内蒙地缘辽阔,屠宰场比较分散,硬件设施和卫生条件不能达到要求,出于对食品安全的控制要求,企业有必要下大力气投资建立自己的屠宰场。这样,先进的硬件设备可以尽快应用,整个加工环境也可以达到有效监控,尤其可以解决屠宰环节的微生物污染和养殖过程中的疫病防治。
保障优质牛羊肉原料供应,是老马清真塑造品牌的关键。控制养殖环节主要就是为了提高产品品质。目前老马清真从国外进口了一些种羊,和当地一些畜牧部门合作,再放到养羊户中去饲养,确保养殖基地的羊肉都能达到要求。在这个环节里,更重要的是提高单体重,提高养殖效率,就如提高水稻亩产量一样。
行业扩大和原料供应有很大关系。从2005年到现在,公司的战略重点都放在了内蒙古的养殖基地上,马志全称之为“蓄力”——加大原料的采购力,竞争力。陆副总介绍说:“目前自身基地的原料供应还不足30%,把这一比例提高到60%才可以大规模扩张,因为提高原料供应率的同时,销售也是同步扩大的。自身基地的原料供应至少保证20%的时候,我才踏实,不怕别人的恶性竞争,也不怕别人的垄断。才会达到手中有‘肉’,心中不慌。”
储备原料 蓄势开拓国际市场
在内蒙建立自己的屠宰和养殖基地,是老马清真未来发展战略的一个蓄势举动。从盖厂选址开始,投资意向未签之前,老马清真便与内蒙检验检疫总局等相关部门取得了联系,屠宰场完工,公司也取得了牛羊肉进出口的资质。牛羊清真食品的出口贸易就是未来老马清真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老马清真在澳大利亚建立了一个生产批发贸易公司,雇佣了澳大利亚顾问,向对方学习屠宰和一定的养殖技术,以及产品推广的经验。这是老马清真食品公司了解世界的窗口。由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是全世界牛羊肉的大宗供应地,在当地设立公司,方便了解产地价格和世界各地的市场价格,不会对国际牛羊肉市场价格造成理解偏颇,等内蒙的屠宰和养殖场做出口业务就有了参照,可以根据差价情况,适时调整供应和采购策略。
目前,老马清真已经开始接受出口订单,且处于增长趋势,准备从明年开始加大技术与资金的投入。为了打入欧盟、日本等市场,老马清真还拓展了罐头产业。因为生鲜肉要出口到这几个国家,很难能拿到“资格”,经过高温处理的牛羊肉制品则更容易通关。
期待产业基金 弥补人才缺憾
马志全预计:根据目前情势,内蒙的生产线恐怕连出口订单都满足不了。然而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资金的需求量也会很高。
马志全表示,前两年并不急于和投资公司合作,“我们想先做足内功,巩固好整个产业链,把自己做强。否则,缺失一个环节,我们就很容易受制于人。”
目前,内蒙的屠宰场和养殖场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各个方面的管理也趋于成熟。但人才资源欠缺却成了企业快速发展的短板。像繁育、育肥、贸易、财务、加工管理等环节,都缺乏足够优秀的后备人才。现有人才只能满足逐步扩大的要求。
说起未来三年的公司规划。马志全认为,如果完全靠自身的努力,内蒙的屠宰场可以实现每年屠宰量在30万只以上,养殖能达到60%的原料自给率,北京地区公司的销售额也能实现每年30%的稳定增长;如果能够借助产业资本,老马清真的市场规模能再扩大到三倍左右,内蒙屠宰场每年至少能供应40万以上的屠宰量,北京公司的销售额至少是现在的4倍。
如今的老马清真,期待能和产业投资基金合作。由于产业投资基金可以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他们的产业经验和产业人才,正好可以弥补公司目前人才的不足。马志全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老马清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从而拥有中国羊肉产业的话语权。